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章 贸易政策与殖民地财富的积累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熟悉殖民事务的人认为,贸易的核心是生财与易金。在英国国内,常常会有人问:“殖民地到底有什么作用?”即殖民地对国家的财富积累有何助益?与此同时,殖民者也在质疑:“宗主国有什么作用?”诚然,大英帝国遍布世界的殖民地、文明的推广、宗教和道德观念的传播,都足以激发殖民者成就一番事业的热情,但这也许有点理想化。考虑到英国的历史与未来的外交政策,人们想知道英国和殖民地如何积累财富,以及如何使殖民利益根深叶茂。虽然这些质疑过于直接,但宗主国的首要任务依然是在殖民地攫取财富。此外,社会名流和民间组织进行的宗教活动已经上升至国家层面,深刻影响了英国对殖民地的态度及外交政策。

    亚当·斯密在其扛鼎之作《国富论》第四卷的“殖民地”一章中指出:欧洲各国在美洲和西印度群岛的殖民扩张与古希腊或古罗马的建立不同。希腊的殖民统治体现在独特的移民政策上,罗马的殖民统治重在移民政策与军事征伐的结合。虽然上述殖民手段在欧洲各殖民地都行之有效,但也仅仅是亚当·斯密著书立说的一己之见,并不是英国建立殖民地的唯一动机。亚当·斯密还提到,葡萄牙的本意不在殖民,而是效仿威尼斯交能易作、发家致富。西班牙对美洲的开发源于偶然发现的金银矿山,以及墨西哥和秘鲁的矿产资源。英国、荷兰、法兰西三国加入对黄金和东方财富的追逐游戏,试图在最繁华的美洲殖民中心攫取利益。

    无论各国的殖民动机是什么,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欧洲的扩张、产业中心的兴起、殖民地财富的积累、欧洲五大列强的利益交织。

    第1节 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政治经济学家可以抽取一些在殖民发展史中经济繁荣、组织有序的样例进行研究。历史不断重演,人类的财富创造力令人惊讶,以前的蛮荒之地成为人类的宜居之所,河流、盆地和海岸成为城市、城镇、村庄和农场,这一切都被载入史册。锡拉库扎、阿格里真托、他林敦和以弗所的发展速度赶超了英国的众多城市。迦太基人烟浩穰,其影响力已经超过提尔。英国殖民地发展迅速,譬如,墨尔本虽然只拥有四十年历史,但比拥有六百年历史的布里斯托尔更繁荣;多伦多一百年前只是一座小村庄,现在却比古老沉寂的诺威奇和诺丁汉更兴旺昌盛;赫尔港虽然物产丰富,颇负盛名,而且皇家山附近的建筑与码头替代了曾经的印第安小木屋,但整体经济依然不及蒙特利尔;费城的发展突飞猛进,追赶利物浦、曼彻斯特和兰开夏郡;芝加哥超越了苏格兰的格拉斯哥;与巴黎旗鼓相当的纽约令威尼斯、阿姆斯特丹、柏林和维也纳望尘莫及,并有望在1920年超越伦敦。英国大规模的政治经济活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空间。亚当·斯密将新殖民地迅速发展的原因总结为“百亩良田、严苛律法、秩序井然、艺术蓬勃”。促进殖民地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下:

    多伦多

    芝加哥

    格拉斯哥

    (一)“百亩良田”。加拿大的麦田与森林、澳大利亚和开普敦的牧羊农场、维多利亚殖民地的累累金矿和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这些土地都掌握在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手中,爱尔兰人只能为其打工。

    (二)“土地的自由利用及产品转型”。财富的积累受到已有资产和持有者的影响。经济学中所谓“不见成效的”土地消费者所有权和抵押权微不足道。殖民地发展早期,种植园主主导了生产的整个过程,并将积累的大笔财富用于雇佣劳动力。日渐积累的财富使种植园主迅速脱离了工薪阶层,成为雇主。殖民地的人口增长既源于本土的生息繁衍,也得到外来移民的补充。

    澳大利亚绵羊养殖业,工人在给绵羊冲洗

    (三)“垄断产品的生产”。作为弗吉尼亚摇钱树的烟草业无法在欧洲发展。羊毛产业虽然已经落户欧洲,但产量远不及澳大利亚。烟草和羊毛都属于垄断产品。1884年,加拿大出口总额为七千六百万美元,其中包括二十一种林产品、四十种农产品和八种海产品。维多利亚殖民地的出口额总计一千六百万英镑,其中羊毛织品为六百万英镑,黄金为四百万英镑。

    (四)“国内贷款”。美洲殖民初期,移民或自筹资金,或由公司提供资金,或贷款。对美洲和澳大利亚的殖民地来说,英国能否提供资金是第一要务。随着银行和股份公司的蓬勃发展,英国的资金流通越来越顺畅。譬如,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新西兰移民的贷款利率分别为20%和15%。现在,银行信托和银团的贷款利率分别降为6%和5%,而地方议会和市政当局的贷款利率为4%。只要殖民地发展稳定,殖民者就可以轻松贷款三十年,从而发展有前景的产业。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认为,大英帝国的蓬勃发展受益于“交易不是以物易物,而是承诺未来以极高的利率将新资产抵押给旧市场,从而使巨额资金流通到新国家”[1]。

    弗吉尼亚工厂的女工正在生产香烟

    (五)“成年移民”。大英帝国对移民进行教化,但其他宗主国却对此置若罔闻。据统计,一位英国人从出生到二十一岁,其抚养费用为一百七十五英镑。三十年间,英国将十万移民输送到了澳大利亚,总价值为一亿七千五百万英镑。

    (六)“技能和知识储备”。数百年来,殖民者掌控着欧洲大陆的艺术和科学发展。

    (七)“机器发明和工具制造”。伯明翰和谢菲尔德的机器与工具随处可购,而且一应俱全。

    (八)“制造业和贸易”。殖民者在新大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拓展市场,发展商业贸易。

    此外,亚当·斯密在《法律、秩序和政府》一书中补充道:“从属关系的惯习体现在新国家的政治、法律和司法方面。”然而,如果没有黑斯廷斯战役、班诺克本战役、玫瑰之战、纳斯比战役、克雷西战役、西班牙无敌舰队、布伦海姆战役与丰特努瓦战役,就不会有伫立的城堡,以及男爵与侍从、骑士与自由人。所有封建制度一贯如此,历史也总是一去不返。印第安人和毛利人暂时不会对英属殖民地构成威胁,但有必要对澳大利亚殖民者进行规训。

    只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才能从不同角度解释殖民地的发展问题,尤其是澳大利亚殖民地[2]。

    第2节 殖民地的产业进程

    殖民地的产业进程并不复杂。殖民者投身农业生活,生产人类生活所需的原材料。热带和亚热带殖民地市场广阔,提供了满足欧洲需求的特殊产品,如弗吉尼亚的烟草,以及牙买加的糖料、朗姆酒和糖。这些产品需求量大,而且利润丰厚。香料、咖啡、可可粉和茶逐渐成为欧洲人每日膳食的必需品。加拿大为英格兰提供木材,羊毛替代了布料,玉米、绵羊、牛、鱼供不应求。大自然慷慨地为人类馈赠了生活原料,而且这些原料不需要二次加工,一场变革应运而生。

    英国的产业进程虽然与殖民地的发展方向不同,但效果显著。由于殖民地生产的生活资料充足,英国开始缩减农业规模,自由发展手工业与商贸。其显著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煤铁供应经济且方便;

    (二)气候条件适宜纺织业的发展;

    (三)航海条件得天独厚;

    (四)纺织、纺纱机器的发明和蒸汽机的应用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

    (五)满足需求的产业与商贸组织。

    18世纪末,英国停止出口玉米,并以羊毛、棉花和亚麻制品引领海上贸易,其船队规模占据了世界船队的半壁江山。

    大英帝国五十年的贸易增长图

    A代表1836年英国的贸易

    B代表1836年殖民地(公司)的贸易

    A′代表1886年英国的贸易

    B′代表1886年殖民地(公司)的贸易

    英国同各殖民地贸易关系紧密,贸易总额达四亿两千九百万美元。1880年至1883年,各殖民地的平均贸易额为一亿九千九百万美元。但如果考虑到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以及竞争激烈、产品淘汰等因素的影响,英国的总贸易额为七亿一千五百万美元,约为殖民地贸易额一亿八千六百万美元的四倍。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贸易总额为四亿两千五百万美元,法属殖民地的贸易额为两千一百万美元,约占总贸易额的二十分之一。荷兰和法兰西的情况相差无几。西班牙殖民地的贸易额占其贸易总额的十分之一,葡萄牙殖民地贸易额占其贸易总额的五十分之一。

    欧洲各国与殖民地的贸易(1880年到1882年平均值)

    (源自1884年的罗森统计协会数据)

    第3节 贸易政策垄断时期

    欧洲各国纷纷为殖民地制定了贸易政策,通过各种手段掠夺殖民地的财富。西班牙的殖民活动卓有成效,为王室赚得了巨额财富;美洲各殖民地情形迥异;葡萄牙对巴西漠然置之。亚当·斯密曾尖锐地指出,西班牙殖民地并未因获得宗主国的过多关注而迅速发展,葡萄牙殖民地也未因被宗主国忽视而走向衰败,因此,宗主国对殖民地关注与否并不影响其发展进程。如果瑞典重视自己的殖民地,其发展前景可能比现在更好。法属圣多明戈并不承认法兰西政府,无须殖民保护依然可以欣欣向荣。

    英国的殖民事业步入稳定期,开始在美洲和西印度殖民地实施并不彻底的贸易垄断。西班牙将贸易限制在位于美洲的韦拉克鲁斯和迦太基港口,以及西班牙的加的斯和塞维利亚港口,英国不像西班牙那么狭隘,也不像丹麦、葡萄牙和法兰西那样,将殖民地交给贸易特许公司管理。法兰西效仿英国,对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贸易建章立制,只规定部分商品的自由买卖。与此同时,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东方贸易。

    垄断产品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航海法案》规定的产品,如本国无法生产的糖、蜜、咖啡、烟草、生姜、棉花、皮毛、染色木材等,以及本国可以生产但供不应求的猪肉、木材、铁、焦油、松节油、兽皮和毛皮等。前一类产品可通过直接拨款低价购买,后一类产品则被禁止从国外竞争对手处购买,因为现行政策必须把握的要点是“多出口,少进口”,以此维持“贸易平衡”。

    第二类产品可以通过英国或殖民地船只出口到他国,包括谷物、木材、食盐和鱼类,以及1731年后新增的糖和朗姆酒。

    在美洲和西印度群岛,殖民地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此外,英属殖民地的购买范围也受到了限制。为进一步加强殖民地对英国市场的依赖,英国政府禁止在殖民地建立工厂,除了诸如将木材制成桅杆和帆桁的简单生产,即使是为了满足本地消费,殖民地也不能提炼糖料、铸造钢铁。邻里之间互纺互织,羊皮制品不得自由运输。

    亚当·斯密认为,上述规定有失偏颇,而且对殖民地的影响微乎其微。主要原因是:第一,殖民者开发土地资源,利用奴隶进行初级加工生产,促进了殖民地的繁荣兴旺;第二,英国本土市场优势显著,进口商品关税高于殖民地商品,糖、铁、烟草业也因此打开了市场。此外,政府还对生丝、麻、亚麻、颜料、建筑木材和海军合作社的产品给予补贴;第三,英国对舶来品加收入境关税,如果消费者在马萨诸塞购物免税,在约克郡或苏格兰就必须支付关税。

    直到1776年,人为规定并没有彻底改变殖民地产业的发展现状。对殖民地来说,英国的商品物美价廉,而且运输服务高效便捷,贸易市场首屈一指。这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经济是由商人主导,利润为先、贸易方可平衡,也揭示出商业政策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1776年,英格兰的商业政策受到两次重创,《国富论》对该政策进行了批判。十三个殖民地颁布的《独立宣言》使英国的殖民贸易功亏一篑[3]。

    第4节 自由贸易

    1846年,《国富论》出版七十年后,英属殖民地兴起自由贸易运动,试图摆脱英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此外,商品买贱卖贵的交易方式奠定了未来企业的自然基础。

    自由贸易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威廉·皮特认同亚当·斯密的理论,采取措施加强海关商贸。1820年,商人阶层敏锐地察觉到了利益所在,提交了著名的《伦敦请愿书》,表示支持自由贸易,反对税收制度。爱丁堡商会也发起请愿活动,宗旨与《伦敦请愿书》大同小异。在政治经济学家和商人的双重施压下,政治家不得不采取行动。《航海法案》放宽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