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五 郑板桥的怪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地又何必生?”至于对恶人,更在他的宽容之内了,他曾写道:“夫彰善瘅恶者,人道也;善恶无所不容纳者,天道也。”他是奉信比“人道”更高的“天道”,他太清高了。郑板桥活到73岁,画了40多年的竹,这最能寄托他的清高和情趣。

    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既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纸窗,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柱芽庄香,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家僮扫地,侍女焚香,往来竹阴中,清光映于画,绝可怜爱。何必十二金钗,梨园万辈,须置身于清风静响中也。

    郑板桥画竹最多,题竹也最多。在众多的题词中,出现多的词是:

    清癯————其吾之清癯雅脱乎;

    清瘦————写取一枝清瘦竹;

    清光————清光留此照摊书;

    清风————一般落落有清风;

    绿茵————一片绿茵如洗;

    青翠————一团青翠影离离;

    青绿————满林青绿翠云湾;

    坚韧————千磨万击还坚韧;

    拂尘————栽竹拂枝,拂尘洒露。

    诗云:“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别无他求,只需留下“清瘦”,苦乐都在其中。如此等等,怎不足以表达他的清贫的一生呢?

    有所恨,必有所爱。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小小的一首诗,对贫苦人民寄托无限深情,这就是郑板桥的爱。他当官,时时刻刻惦记着人民,他看破红尘寄形骸于山水之间,也不忘掉人民,他曾说:“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即是凡画一兰一竹一石,无不关情于人民。郑板桥的《逃荒行》,写逃荒人饿得皮焦骨折:“不堪充虎饿,虎亦弃不取。”《还家行》写改嫁妇女归故夫的悲惨的情景。“其妻闻夫至,且喜且彷徨。大义归故夫,新夫非不良。摘去乳下儿,抽刀割我肠。其儿知永绝,抱颈索阿娘。”《思归行》写他自己当官无补于民要归去的心情:

    山东遇荒岁,牛马先受殃。人食之十三,畜食何可量。

    杀畜食其肉,畜尽人亦亡。帝心轸念之,布德回穹苍。

    东转辽海粟,西截湘汉粮。云帆下天津,朦艟竭太仓。

    金钱数百万,便宜为赈方。何以未赈前,不能为周防?

    何以既赈后,不能使安康?何以方赈时,冒滥兼遗忘?

    臣也实不材,吾君非不良。臣幼读书史,散漫无主张。

    如收败贯钱,如撑断港航。所以遇烦剧,束手徒周章。

    臣家江淮间,虾螺鱼藕乡。破书犹在架,破毡犹在床。

    待罪已十年,素餐何久长。秋云雁为伴,春雨鹤谋梁。

    去去好藏拙,满湖莼菜香。

    郑板桥的爱、恨、狂,是一个有序的整体。有了爱,才有恨;有爱与恨的撞击,则有狂。郑板桥的爱,恨,狂,与整个社会不协调,故称之为:“怪。”怪,是郑板桥爱和恨的表现形式,是郑板桥个性心理表现形式。

    鲁迅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写照了鲁迅自己,也概括了中国优良传统。可以说,那些堪称中华民族脊梁的人,都有这么点“怪”。源远流长,几千年一脉相承。今天仍要发扬它。

    郑板桥的怪,固然与他的家庭出身、个人经历分不开。我觉得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因为他的治学方法、治学态度和知识结构与众不同。

    郑板桥不仅酷爱读书,而且有异乎寻常的钻研精神。郑板桥自己说:“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他爱读书不受书的约束,而是求得自己“性情才力”的舒展。这样,“虽无帝王师相之权,而进退百王,屏当千古,是亦足以豪而乐矣”。郑板桥将书作为客体,自我作为主体,以主体去理解客体,驾驭客体,征服客体,延伸自我,他瞧不起那些没有主体意识的读书人,说他们:“不知书中有书,书外有书”,“为古人所束缚”而“无主张”,“为后世小儒所颠倒迷惑”。郑板桥读书追求的是“特识”。他说:“总是读书要有特识,依样葫芦,无有是处。”郑板桥的情与理也来自书本,更主要是社会和他个人的经历赋予他的判断力。他曾写诗云:

    英雄何必读书史,直摅血性为文章。

    不仙不佛不贤圣,笔墨之外有主张。

    郑板桥尤其是不受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的束缚,他说:“平生不治经学,爱读书史以及诗文词集,传奇说簿之类,靡不贤究,有时说经,亦爱其斑驳陆离,五色炫烂。以文章之法论经,非六经本根也。”

    郑板桥的治学方法、治学态度是奇特的,知识结构也是奇特的。他的知识有书本的,有社会实际的,更主要是社会实际的。就他的书本知识而言,尤其与一般知识分子不同,“不治经学”,不以“六经”为“本根”。可以说郑板桥的知识是非正统的,因此,他的思想行为必然与社会正统相悖异。这不能不说是郑板桥之所以怪的重要原因。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