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五 郑板桥的怪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自50岁起,做了12年七品县官,61岁后落拓民间。以卖字卖画度日。画、诗、书是板桥的“三绝”。他作为多才多艺的文人的名气远远盖过了他的七品芝麻官,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名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一朵永开不败的鲜花,他的名字与他的画、诗、书一同流传千古。

    说郑板桥怪,怪在何处?怪就怪在他狂。

    自述:“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又好大言,自负太过,谩骂无择。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往来。”这大概就是郑板桥的狂状吧。

    “束狂入世犹嫌放,学拙论文尚厌奇。”后来涉世深了,力求自我控制,“不求发泄,不畏凋残”。不管怎么样,骨子里仍少不了狂。有时失控,那就狂得无可奈何了。有一次,他按捺不住狂劲,写《沁园春》一首: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砍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颠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郑板桥平时告诫自己不要“发泄”,这次借写这首词痛痛快快地发泄了一通。“毁尽文章抹尽名”,真是“颠狂甚”。

    这首词的主题是“恨”。狂与恨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狂就有恨。恨是产生狂的根源。

    “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这两句话表达了郑板桥一生的抱负。他50岁时当县令,假如说这时“得志”的话,也得志得太迟了。在这之前家境贫寒,四岁丧母,30岁丧父,寒窗苦读,科举考试,略尝人间艰苦。即使当了小县令,也当得不是滋味。他曾写道:

    十年盖破黄绸被,尽历遍,官滋味。雨过槐厅天似水,正宜泼荒,正宜开酿,又是文书累。  坐曹一片吆呼碎,衙子催人装傀儡,束吏平情然也未?酒阑烛跋,漏寒风起,多少雄心退!

    当官把他当得心灰意懒,他早就想掷掉乌纱帽。后因为民请赈得罪了大吏而被罢官,于是他就自此以后放浪江湖,以湖光山色和画、诗、字自娱,实际上心中很不平静。

    坎坷的经历,使他产生了恨。

    涉世之后,郑板桥知道了要实现自己的“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的抱负是极艰难的。他说,现今的知识分子,“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做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子、置多田产、起手便错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当然,“束修自好者”,也不乏其人,但是,“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便笑曰: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人笑骂”。郑板桥任县令12年,据载,“于民事则纤悉必周,讼事则右窭子而左富商。……无留牍,无冤民。在潍县曾开仓捐廉以赈饥民,活人无算,故潍县人民极为感戴”。“去官之日,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为建生祠。”但是,实际上,事与愿违,并未达到拯救贫民的目的。郑板桥常为此而内疚。他曾这样表达他的心情说:“喝道排衙懒不禁,芒鞋问俗入林深。一杯白水荒途进,惭愧村愚百姓心。”郑板桥认为当官亦无法做到泽加于民,所以,他要决然离去。

    概括起来,郑板桥要弃官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他在工作中碰了壁,抱负不得施展。他回顾自己官场上的遭遇时写道:“半生图利图名,闲中细算,十件常输九。”为什么老输呢?因为自己书生气十足,不会圆通,不会逢迎,不会攀高,而且绝对不学那一套,“尽把黄金通显要,惟余白眼到清贫”;“此二竿者可以为箫,可以为笛,必须凿出孔窍;然世间之物,与其有孔窍,不若没孔窍之为妙也”。他宁可做赤条条竹竿,也不要“孔窍”。没有“孔窍”,直傻傻,总是被人耍弄,这就叫作:“跳尽猢狲妆尽戏,总被他家哄诱。”

    第二,看透了官场的腐败。在他看来,官场上几乎没有一个干净的人。他写道:“贪者三其租,廉者五其息,即此悟官箴,恬退亦多得。”他要洁身自好,只得早早离去。

    第三,无功无德,徒居官位,养尊处优,愧对天下贫民。他说:“妻孥绮縠,童仆鼎羹。何功何德,以安以荣?若不速去,祸患丛生。”

    第四,看破红尘,视名利如粪土。他写《道情十首》的目的是:“若遇争名多利之场,正好觉人觉世。”道情中有这样的句子:“丰碑是处成荒冢,华表千寻卧碧苔,坟前石马磨刀坏。倒不如闲钱沽酒,醉醺醺山径归来。”结尾他写道:“风流家世元和老,旧曲翻新调。扯碎状元袍,脱却乌纱帽,俺唱这道情儿,归山去了。”寄形骸于山水,过落拓生活:“乞食山僧庙,缝衣歌妓家。年年江上客,只是为看花。”

    第五,性格不宜做官。他认为,陈后主、隋炀帝“有幸而为才人,不幸而有天位”,于是他吟出了:“风流不是君王派”这样的警句。实际上,他也将自己的经历和个性心理糅合进去了。他太刚直了。传说:“粤中有蛇,好与人比较长短,胜则啮人,不胜则自死,然必面令人见,不暗比也。山行见者,以伞具上冲,蛇不胜而死。”郑板桥以《比蛇》为题目诗曰:“好向人间较短长,截冈要路出林塘。纵然身死犹遗直,不是偷从背后量。”他称赞比蛇“不是偷从背后量”的性格,实际上也表露了他自己“屈强不驯”的秉性。又写有著名的《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更是他的自我写照。他反复对家人说,待人要宽容厚道,乃至达到善恶不分的地步。他说:“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夫天地生物,化育勋劳,一蚁一虫,皆本阴阳五行之气,氤氲而出,上帝亦心心爱念,而万物之性人为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把命乎?”又说:“蛇蚖蜈蚣豺狼虎豹,虫之最毒者也,然天既生之,我何得而杀之?若必欲尽杀,天地又何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