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 无秩序中的秩序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恩格斯在《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中写道:“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10)这当然有特定的历史规定性,但是从哲理上来讲,也适用于中国皇帝。故在这里,加以套用。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五千年前就进入了阶级社会,建立了奴隶制国家,中国奴隶制时代国家政权的形式是分权制,或称“封建制”。实行分封土地,在封地上建立起大大小小的封国,各个王国有自己的土地,有自己的臣民,有自己的军队,有自己的政权系统,主位世袭,自己任免属下官吏。实权在下、虚权在上,凌驾于各个封国之上的天子,只是名义的共主,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不过是名义共主权力的体现而已。实际上,各个封国与共主之间关系是松散的。由于封国势力的强盛和共主权力的衰落,封国或者“末大不掉”,或者“问鼎”于共主,或者彼此纷争混战。历史上的春秋战国(11)时代就是如此出现的。

    平王东迁后,统一的西周王朝统治分裂了,出现了齐、晋、楚、秦等国争霸的局面。据鲁史《春秋》载:224年里,列国间军事行动,凡483次,朝聘盟会凡450次,总计933次。

    打仗是一种军事掠夺,朝聘盟会是一种以军事为后盾的掠夺。大国讨伐小国,井被填塞,树被砍断,禾麦被收割,车马被掠夺,男女老少被俘为奴隶。朝聘必需的贡品,是麋鹿皮、虎豹皮、丝织物、马和玉,以及其他珍奇异物。霸国利用各种名义勒令小国贡献。有时贡献一次,要用一百辆货车,一千人护送。战争和朝聘盟会是浩劫,将人民洗劫一空。

    假如说春秋时期的战争是大国兼并小国或者大国争吞小国的战争,那么,到了战国时期则是大国之间为了统一天下而进行的统一战争。人民渴望摆脱分裂混战的灾难而希望统一,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主宰天下的权势欲而希望统一,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墨家、法家无不主张统一,所不同者,只是各家所讲统一的内涵不一样。

    孔子所讲的统一是回复到西周天子治天下、诸侯治本国的统一。墨子所讲的统一是回复到大禹时兼爱非攻的统一。法家所讲的统一是集一切权力于君主一人的统一。从政权形态角度来看,撇开墨家的回复远古的空想不谈外,儒家追求的是统一的君主专制(不是集权)政权;法家追求的是统一的专制的中央集权制的政权。两家所宣扬各自所主张的统一能避免分裂混战局面的出现。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很为秦王政所欣赏。当秦王政看到韩非所写《孤愤》《五蠹》篇,他很感叹地说:“我能看到这个人,并与他在一起,死无恨矣!”(12)这就说是韩非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折服了秦王政,他愿为这个理论付诸实现而献身,秦王政的政治实践亟需相应的理论指导,而韩非恰恰满足了秦王政的要求。两者相通,如鱼得水,一拍即合,一合即欢,绝非偶然。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划时代的历史任务,建立什么形式的政权的问题提出来了。为此发生了一场辩论。丞相王绾向秦始皇建议说:“既各诸侯国已经被统一了,燕、齐、荆等地边远,不立诸子置王于这些地方,就难以镇守。”(13)王绾意在言中,是要恢复西周分封制(即分权制)。这显然不符合秦始皇的初衷。他不便于马上表态,所以,下令召集“群臣”廷议,绝大多数的人都赞同王绾的意见,唯独廷尉李斯表示异议,他说,西周王最初分封同姓子弟“甚众”,后来日子长了,骨肉之情不仅疏了淡了,而且彼此之间相攻如“仇雠”,周天子也制止不了。现在好不容易统一了,各地设立郡县,不给“诸子功臣”裂土封侯,只是给以“公赋税重赏赐”而已,这样天下容易控制,得以“安宁”。秦始皇很赞赏李斯的见解,他说,以往“战斗不休”使天下人“共苦”之,是何原因呢?就是因为分封了许多“侯王”,如今已扫平了诸侯王,取得初步的安定,又要恢复分封制,等于是培植分裂混战的势力,要“求其宁息,岂不难哉”!(14)

    是建立集权制好,还是建立分权制好?不仅古人争论不已,而且今人思索讨论它,还不乏其味。其实,实行分权制,未必如秦始皇、李斯说的那样危险,不然,为什么西欧从黑暗的中世纪走出来比中国还要快呢?实行集权制,也未必如王绾说的那样不好,不然,怎么古代中国经济文化会居于世界前列呢?这种历史选择不能用一时的利和一时的弊去评判。集权制是刚性的,它的积极作用大,消极作用也大,也可以说正因它先头的积极作用大,所以,它后来的消极作用也大。分权制是中性的,它的积极作用小,消极作用也小,也可以说正因它先头的积极作用小,它后来的消极作用也小。要我们选择,我们应该选择的既不是集权制,也不是分权制,而应是集权制与分权制相糅合的一种制度,然而,我们毕竟不能替代古人的选择。

    秦始皇和李斯做了这种选择反映他们那个时代人的一种认识,有它的必然性。由于秦始皇和李斯是秦王朝的最高决策者,所以,他们能力排众议,把自己的主张化为不可违抗的国策,推行全国。假如秦始皇、李斯与王绾等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