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章 清代乡约的宣讲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乡约制度本来是人民自有的活动,人民自治的胚胎,到了王阳明吕新吾手里,渐渐变成吏治的工具,到了顺治康熙各帝手里,便成为御用的工具了。乡约制度由名臣出来提倡,贤主出来告谕,自然是受宠若惊,不胜荣幸之至。然而乡约制度的实质渐就剥夺,乡约制度的精神渐就消沉,结果提倡愈力,敷衍愈甚,完全成为纸上的空谈。王阳明吕新吾他们虽然是封疆大吏,然而和人民中间只隔守令一层,隔阂尚少,施行亦易。皇帝和人民的中间,正不知有多少层的门户,人民固然无由上达圣听,皇帝也无从下察民隐,一纸告谕,又有什么效力。这和中国普通所谓“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的论调,似乎有一点不对,因为上面虽然极力提倡,下面总不实力奉行。不过这并不是说有清一代的封疆大吏,地方守令,没有一个提倡乡约的,《清史》列传的循吏传里面,提倡乡约的官吏,数目颇为不少,列传未载的事实,或是循吏以外的官绅,也许有提倡乡约的。譬如以理学而兼名将的罗罗山(名泽南)先生,便提倡过乡约,罗山的弟子王璞山,也是一位秀才将军————儒将,也曾提倡过乡约,可惜勋名盖世的曾左胡诸人,只知提倡团练,而不提倡乡约,未免乡约含冤,为乡治短气。这个自然也难深怪他们,他们出世在洪杨称雄以后,养生救死之不暇,礼义教化自然又谈不到了。

    明末乡约虽然由名臣主持,朝廷提倡,然而乡约和其他保甲、社仓、社学的关系日益亲密,虽未产生整个的乡治系统,至少已有整个的乡治理论。假使满清不能侵入关中,张李不能横行天下,少假时日,整个乡治或者可以立定基础,成为中国民治张本,谁知将要开放的花芽,遇着疾风暴雨;一阵二阵便扫荡无余,真是乡治的不幸,中国的不幸。顺治康熙的提倡乡约,一方面固然是距离太远,不易达到下层的民众,一方面又是单独提倡,破坏整个的乡治组织。清代的君主虽然是异族,然而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提倡,中国制度的推行,其努力或远过其他朝代的君主。他们对于乡约是如此,对于保甲是如此,对于社仓,社学也是如此。他们不是不提倡,而是提倡不得其法,提倡不得其法,则提倡愈甚,效果愈少,弊端愈多,结果成为乡约的致命伤。我们在上一章里面,已经屡次提到,乡村是一个整体的社会,乡治是一种整个的事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是不中用的。我们要有乡约,一定也要有保甲、社仓、社学,我们要有保甲,一定也要有乡约、社仓、社学……因为乡约代表精神的一面,保甲、社仓、社学代表事功的三面,所谓一纲三目,一虚三实,互为因果,互相关连,决不能单独成功的。清代对于乡治的提倡,就是这样一个支离破碎的提倡,乡约、保甲、社仓、社学各有主管,不生关系,又怎么能有完美的效果呢!

    关于保甲、社仓、社学普通的情形,我们在第一章已经略为叙述一点,关于保甲、社仓、社学的详细情形,因为他们同乡约分门各户,没有多大关系,我们自然也不便多说了。保甲在户部有户部则例,在刑部有《刑部条例》,《户部则例》注意在组织方面,积极方面,《刑部条例》注意在刑罚方面,消极方面。按照《户部则例》,除了“王公满汉文武大臣官员第宅”,各会自行查察外,其他一切人户,都要十户为牌,十牌为甲,十甲为保的组织起来。按照《刑部条例》,失察如何处罚,隐匿如何处罚,豪横借名武断如何处罚,官吏苟且敷衍如何处罚,都是保甲自身的问题,并且多半是纸上空谈,无俾实际。乡约和保甲的关系,只有《刑部条例》后面附带的乡约律,“凡各处人民合设耆老,须于本乡年高有德,众所推服人内选充,不许罢问吏卒,及有过之人充应,违者杖六十,革退,当该官吏笞四十,若受财枉法,从重论”。社仓义仓的设立,也是由户部管辖,皇帝提倡,康熙年间只设本乡,由本乡富民捐助米谷,由本乡诚实之人经营,后来到了雍正二年,才令每社设正副社长。清代各朝对于社仓提倡不减乡约,捐助少的给予花红,多的给予匾额,最多的给予八品顶戴,所以各省成绩倒还不错,譬如乾隆四十年的时候,山西社义两仓本谷达四十八万八千五百余石,息谷达四十五万八千七百余石,乾隆四十四年的时候,江西社仓本谷达四十一万一千九百二十一石零,息谷达卅二万三千八百五十六石零,便可想见一斑。《大清会典》事例卷不过乡约是乡约,社仓是社仓,约正副是约正副,社正副是社正副,一点关系也找不出来。社学的设立,虽然远在顺治九年,社学的提倡,也有相当努力,不过除了宣读圣谕广训以外,和各地的乡约,也是不大发生关系。总而言之,乡约、保甲、社仓、社学的提倡,是以单行圣谕,乡约、保甲、社仓、社学的主管,又在不同各部,无怪乎乡治系统破碎支离,乡村工作因循敷衍,永久没有进步的希望。

    清初乡约的采用,远在顺治九年(公历一六五二年)。那时清世祖入关不久,戎马仓忙,居然能顾虑到这个缓不济急的乡约,自然是可以赞美的。其实顺治的乡约,并没有什么组织,什么仪式,只将“钦定六谕卧碑文,颁行八旗直隶各省”。既云“钦定六谕卧碑文”,自然应当是清世祖所钦定,清世祖的圣谕,大约天下后世的人士,那样揣想的一定不在少数。不过我们仔细考查六谕碑文,“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无作非为”,和明太祖的圣训六谕一毫不差,我们才了解清初的乡约制度,完全是抄袭明末的成规,连钦定圣谕都弄不出一套新的来。顺治十六年(公历一六五九年)的告谕,才提到约正副的选举,“应会合乡人,公举六十以上,业经告给衣顶,行履无过,德业素著之生员统摄,若无生员,即以素有德望六七十岁以上之平民统摄”,“不应以土豪仆隶奸胥蠹役充数”。乡约的办法,也只有“每遇朔望,申明诫谕,并旌别善恶实行,登记簿册,使之共相鼓舞”,不过十六年的告谕,有“从前履行申饬”字样,是乡约办法的实行,已在顺治十六年以前,顺治十六年的告谕,不过三令五申的公事而已。清代乡约制度最初的采用,应该在顺治九年以后,顺治十六年以前的一个中间时候,因为顺治九年只颁六谕碑文,顺治十六年已经屡次申饬,所以我们可以那样暂为决定。

    这种抄袭的圣谕,自从顺治九年到顺治十六年,又从顺治十六年到康熙九年(公历一六七〇年),都是继续应用,一直到了康熙九年,才产生一个新的圣谕。康熙九年的圣谕,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告,什么“朕惟至治之世,不专以法令为事,而以教化为先,其时人心醇良,风俗朴实,刑措不用,比屋可封,长治久安,懋登上理,盖法令禁于一时,而教化维于可久,……”;并没有提到乡约,也并且没有圣谕若干条,去代替明太祖的六谕。不过康熙九年的圣谕,里面包含有下列十六条:

    1.敦孝弟以重人伦

    2.笃宗族以昭雍穆

    3.和乡党以息争讼

    4.重农桑以足衣食

    5.尚节俭以惜财用

    6.隆学校以端士习

    7.黜异端以崇正学

    8.讲律法以儆愚顽

    9.明礼让以厚风俗

    10.务本业以厚民志

    11.训子弟以禁非为

    12.息诬告以全良善

    13.诫窝逃以免株连

    14.完钱粮以省催科

    15.联保甲以弭盗贼

    16.解雠忿以重身命

    至于“作何训迪劝导,及作何责成内外文武该管官督率举行”,清世祖也没有主意,只教礼部“详察典制,定议具奏”。礼部的定议,是将康熙九年特颁上谕,“通行八旗包衣佐领,并直隶各省督抚,转行府州县乡村人等,切实遵行”,也并没有提到乡约的宣讲,并没有提到从前的六谕。一直到了康熙十八年,浙江巡抚某某将上谕十六条衍说,辑为直解,缮册呈进。这个直解又经礼部通行直省督抚,照依奏进乡约全书刊刻各款,分拨府州县乡村,永远遵行,才和明太祖的六谕,同为乡约宣讲的底本。可惜我们没有找着浙江所进的直解,也没有找着当时的乡约全书,不知道他们是两个东西,还是一个东西?

    康熙九年的圣谕,并不是专为乡约立法,更不是代替从前六谕,我们从康熙五十二年(公历一七一三年)的圣谕,便可看得十分清楚。康熙五十二年的圣谕。“谕直省老人,帝王治天下,发政施仁,未尝不以养老事贤为首务,今日之会,特出此意。若孝弟之念少轻,而求移风易俗,其所厚者薄矣。尔等皆是老者,比回乡井,各晓谕邻里,须先孝弟,傥天下皆知孝弟为重,此诚移风易俗之本也……”和康熙九年的圣谕相差不多,也曾通令各直省府州县及各土司地方,照例于每月朔望,同上谕十六条,通行讲解。这两个上谕的差别,一个有具体主张十六条,一个有基本原理先孝弟,不过在乡约里面的地位完全是一样的。一直到了雍正二年,清世宗御制圣谕广训万言,把康熙九年的十六条大加粉饰,这个十六条就永远成为乡约宣讲的正本,吕氏四条固然很少有人知道,洪武六谕也很少有人实用了。不过洪武六谕曾经清世祖的提倡,并且有人以为是清世祖自己钦定的圣谕,所以虽然为康熙十六谕所压倒,然而不敢公然取消,并且还有人继续应用。我们讨论洪武六谕的时候,曾经提到同治十一年出版的《宣讲拾遗》,那时距康熙十六条的颁行,已经有二百〇二年,还有人在那里应用洪武六训,可见洪武六训的势力,虽然不敌康熙十六谕,然而还是继续存在着。

    《宣讲拾遗》是一部解释而兼例证的书,根本原理在蒋序中颇为说得妥当。蒋序以为“古来宣扬圣教,讲解经文,莫非令人达其词,通其义,体其理,察其情,可法者法,可戒者戒也”。这就是现代的宣讲,不过宣讲的经文,词句艰深,一班平民不容易了解,宣讲的地方,礼法森严,一班平民不容易参加。不如采用前人的故事,衍成乡里的俗说,“一宣而人皆乐闻,不讲而人亦必晓,不拘乎地,不择乎人,不限以时,不滞以礼,宣之而如歌词曲,讲之而如道家常”,比起正式的宣讲,恐怕还有效果一点。按照这个理论,似乎从前的集会读约,紧密的礼仪,高尚的约文,都有一点错误。其实也不尽然,因为精神的感化,有间接直接两种,直接方法为正式的感化,间接方法为非正式的感化。基督教的礼拜祈祷讲道,纪念周的静默遗嘱报告,以及乡约的集会行礼读约讲谕,都是直接的感化,正式的感化。吕新吾的小儿语,宗约歌,《宣讲拾遗》的故事,圣谕像解的图画,都是间接的感化,非正式的感化。他们两个各有优点,各有地位,不能硬说直接感化绝对的好,也不能说间接感化绝对的好。至于作者本人的理论,反倒十分平常。他赞成当时已有的《宣讲集要》一书,足以劝善而惩恶,不过为更新听闻,他又拿六谕作根据,另编这本《宣讲拾遗》,并不想和集要比美,尤不敢和集要竞争。他的序文里面,很称赞康熙十六条,他的规则里面,也引用康熙十六条,他又援引礼部所颁康熙上谕,然而他的本文里面,完全是应用洪武六谕,而不是应用康熙十六条。大约是因为当时已有解释十六谕的集要,他又以洪武六谕为“世祖章皇帝圣谕六训”,所以才用洪武六谕而不用康熙十六条。

    其实宣讲圣谕的规则里面,不单有“世祖章皇帝圣谕六训”,“圣祖仁皇帝圣谕广训十六条”,还有“文昌帝君蕉窗十则”“武圣帝君十二戒规”“孚佑帝君家规十则”“灶王府君训男子六戒”“灶王府君训女子六戒”“灶王府君新谕十条”“宣讲坛规十条”。虽然每种规条的内容,无非是孝弟忠信,每种规条的目的,无非是劝善规恶,然而已经从礼俗设教的乡约,渐次变成神道设教的宣讲,这个《宣讲拾遗》便是一个很好的时代代表。我们现在先将各种规条的内容,引在下面,以便和洪武六谕,康熙十六条比较,然后再讨论宣讲拾遗的内容:

    文昌帝君蕉窗十则

    一 戒淫行 二 戒意恶 三 戒口过

    四 戒旷功 五 戒废字 六 敦人伦

    七 净心地 八 立人品 九 慎交游

    十 广教化

    武圣帝君十二戒规

    一 戒不孝父母,轻慢先灵者同罪。

    二 戒侮慢兄弟,兄不友爱弟者同罪。

    三 戒道人过失,自饰己过者同罪。

    四 戒好勇斗狠,包匿险心,深藏不露者同罪。

    五 戒骄傲满假,固吝良言,不开愚昧者同罪。

    六 戒污秽灶君,不敬天地神明者同罪。

    七 戒嫖,房欲过度,及造淫词者同罪。

    八 戒赌,游手好闲,及作无益事者同罪。

    九 戒打胎溺女,溺爱子女不教者同罪。

    十 戒食牛犬鳅鳝等肉,并好食山禽水族洋烟者同罪。

    十一 戒秽溺字纸,谤圣贤,假刀笔者同罪。

    十二 戒唆人争讼,自好讼者同罪。

    孚佑帝君家规十则

    一 重家长 二 整礼仪 三 理家规

    四 勤执业 五 节费用 六 立内正

    七 教新妇 八 端蒙养 九 睦宗族

    十 正己身

    灶王府君训男子六戒

    一 戒不孝父母 二 戒不和兄弟 三 戒嫖赌溺女

    四 戒斗狠唆讼 五 戒污秽字纸 六 戒好谈闺阃

    灶王府君训女子六戒

    一 戒不孝父母 二 戒不敬丈夫 三 戒不和妯娌

    四 戒打胎溺女 五 戒抛撒五谷 六 戒艳妆废字

    灶王府君新谕十条

    一 顺父母 二 戒淫恶 三 和兄弟

    四 信朋友 五 忍 六 节欲

    七 除骄矜 八 息争讼 九 广施济

    十 培古墓

    上面的许多戒条,大致和洪武六谕,康熙十六谕相差不远,尤其是孝弟思想,差不多成了一种基本的,普遍的思想。不过洪武六谕,康熙十六谕,都是皇帝的命令,人的腔调;文昌帝君蕉窗十则,武圣帝君十二戒规……虽然也是人们作的,然而是鬼神的口气,神道的设教。尤其是武圣帝君第六戒规,“戒污秽灶君,不敬天地神明者同罪”,神道的色彩更为露骨。其实整个《宣讲拾遗》,名虽为解释洪武六谕,实际上还是神道设教的办法。譬如孝顺父母的解释,起初还用伦理纲常的大道理来分析,后来便是“生必遭王法,死必入地狱”“虚空神明,默然护佑,十分灵应”“循环报应,丝毫无差”这样一派的论调。孝顺父母的故事,第一是至孝成仙,第二是堂上活佛,第三爱女嫌媳,第四还阳自说,第五逆伦急报,除了第三例只讲因果报应以外,其余都是神鬼龙蛇,完全不足征信的神话。当时这种神道设教,对于一班“愚夫愚妇”,自然有很大的效果,不过神道设教根本是愚民,骗人,只可一天一天的少,不可一天一天的多。谁知这种神道设教的《宣讲拾遗》,慢慢引起一大套什么《宣讲大全》《宣讲汇编》《宣讲摘要》《宣讲福报》《宣讲金针》《宣讲珠玑》,都是神鬼龙蛇,乌烟瘴气的神道设教,不惟吕氏乡约礼教主张根本推翻,连洪武六谕,康熙十六谕的招牌也完全摘下。伦理的教化变成宗教的教化,生人的世界变成活鬼的世界,真是乡约鼻祖始料所不及的。其实这六种宣讲底稿,并不是编辑创作,而是由五十几种神道读物里面挑选出来的,可见满清的末年,民众教育的黑暗,民众思想衰落。我们虽然不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