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周易大象解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卷一·六十四卦大象

    乾    乾上乾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以”,用也,体此卦之德以为用也。道一而用之殊,所谓“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也,“《乾》以易知,《坤》以简能”,同归一致也。六十四象,因象以成德,因时位而成象,时措之宜,各有所用,殊涂百虑也。以博济为行,健于载物而不知息,其流为释、墨,不知用《乾》者也。以推移为势,顺以自息而不能强,其流为庄、列,不知用《坤》者也。推此而言,《乾》《坤》失用,则咎吝及之,况他象乎!子曰“加我数年,卒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知所用之谓也。“耳顺”则各知所适,“不逾矩”则于我皆安其止,而后可以远过。故《易》者圣学之大用,非极深研几以通志成务,其孰能与哉?纯而纯用之,杂而杂用之,隆而隆用之,污而污用之。天地有此象,则有此道,君子以此道而应此理,各体其宜,而后同归一致,非执一而废百,斯圣学所以善用天德也。

    六十二象自《乾》《坤》而出,象有阳,皆《乾》之阳也,象有阴,皆《坤》之阴也。学《易》者所用之六十二德,皆修己治人之事,道在身心,皆“自强”之事也,道在民物,皆“载物”之事也。“自强不息”非一德,“厚德载物”非一功。以“自强不息”为修己之纲,以“厚德载物”为治人之本,故曰“《乾》《坤》者其《易》之门户”,道从此而出,德从此而入也。

    苍苍者无正,浩浩者无极,天不可以体求也。理气浑沦,运动于地上,时于焉行,物于焉生,则天之行者尔。天体不可以人能效,所可效者,其行之健也。唯异端强求肖天体,而君子安于人道而不敢妄。《乾》道大矣,君子仅用之于“自强不息”,不敢妄用之也。妄用天者为妄人。

    自少至老,为而不倦,初、上之行也。自穷而达,不失不离,二、五之行也。自危而安,不变其塞,三、四之行也。君子于道周遍省察,知其宜于修身之用,以之去私,期乎必净,以之复礼,期乎必纯,以之尽心,期乎必至,斯乃如天之自健其行,而不于事物见健焉。“品物流形”,非天之有意也。“万国咸宁”,非君子之有心也。道大而用之以约,所以为无妄,无妄则诚矣。

    阳气奋兴,自下而起,“自强”之道也。《乾》体已成,因而重之,不舍其健,至于上而无间,“不息”之几也。

    太虚无健,其“行健”也。君子无强,唯“自强”也。

    坤    坤下坤上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六阳既纯,上升而为天;六阴自纯,下降而为地。地之顺,地之“势”也,因以为“德”。中无不虚,自得之数无不约,斯以受物为量矣。夫子之于父,且有干蛊,臣之于君,且有匡救,非必顺也。唯物之资我以生者,已而各有其志欲,各有其气矜,积以相加而不相下,则可顺而不可逆。乃君子之顺物,厚其德而已矣。物气之悍,不能俱靡,而但载之以敬;物志之盈,不能屈徇,而但载之以恕。无不敬而终身于恕,所谓“直方”,所谓“通理”也。若夫欲张固翕,欲取固与,则“坚冰”之隐慝矣,固翕乃张,固与乃取,则疑阳之“龙战”矣。君子奚取焉!

    屯    震下坎上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云”上而凝,雷动而奋,踌躇满志而果于为之象也。“经纶”者,君子开物创治之大业也。不凝如云,不足以行。不奋如雷,不足以断。未为之先,无绸缪深厚之心,方为之际,无震迅发起之气,无以取不秩不叙之天下分合而使之就理。若夫当守成恭己之世,忧物之不必忧,为事之可不为,郁蒸躁迫,求试其才,非能用《屯》者也。

    蒙    坎下艮上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泉”方出山,去江海远矣。不疑其远,百折必达,其行“果”矣;果则天下无不可成之行也。抑泉源之出,或在平陆,其流易竭,蕴畜之于山,涓涓混混,不息不迫,则行虽果而居之有余。君子体斯为“养蒙”,为“发蒙”,果、育相资,行成而德不匮,则善用《蒙》者也。

    需    乾下坎上

    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云上于天”而不雨,期过,则虽雨而不济物之用,故曰:“需者,事之贼也。”其唯饮食宴乐乎!可以饮食,可以宴乐矣,而犹需之,得则享之而无惭,不得则抑不害其廉。酒清殽乾,终日百拜,而后举逸逸之酬;后天下以乐,而后鼓乐田猎,民皆欣欣以相告,是君子以之特异于小人。舍此未有用《需》者也。

    讼    坎下乾上

    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人与己违则讼人,道与欲违则自讼。君子之用《讼》也,不以讼人而以自讼,善于《讼》矣。虽然,事之向成,欲妨于道而始愧,害生于利而始悔;愧悔生恚怼,恚怼生妄动,未见自讼之为益也。作事之始,两端之谋,皆似可行,心意交争,辨其贞胜,是非得失较然画一,天高水流不相胶溷,无愧无悔,乃以坦然行于至正而不疑。

    师    坎下坤上

    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地中之水,无见水也;君子有民,无见民也。君子观于地之容水,以静畜动,而得抚民之道焉。士安于塾,农安于亩,淳者漓者,强者弱者,因其固然,不争不扰而使之自辑,弗能溢出以行其险,则虽以之行师焉可矣。

    比    坤下坎上

    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比》非交道之正也,唯开代之王者能用之。用之“以建万国,亲诸侯”,归附而不流,大小相涵而不紊者也。德非先王,事非封建,而违道以徇人,树援以固党,其敢于用《比》乎。

    小畜    乾下巽上

    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文德”者,礼乐之事,建中和之极以尽美善,所以“懿文德”也。“风行天上”,未加于物,风之畜也,而四时之气,于兹潜运,是无为之化,不言之教也。其于人治,则礼乐是已。君子体此以修明于上,无所加于民,而移风易俗,不知其然而自化;与《观》之“观民设教”者,互相用而风化行矣。

    履    兑下乾上

    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风、火、泽,皆《坤》之属也。“本乎地者亲下”,而风火上行,唯泽流下,与上悬绝。《履》之为象,一阴界五阳之间,分内外之限,上下之辨昭然殊绝矣。君子之于民,达志通欲,不如是之间隔,唯正名定分,别嫌明微,则秩然画一,俾民视上如泽之必不可至于天,以安其志,乃以循分修职,杜争乱之端,所为严而不伤于峻,远而不忧其乖。

    泰    乾下坤上

    天地交,泰,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裁成”地者天也,“辅相”天者地也,天道下济,以成地之能;地道上升,以相天之德。体其道以施于民,君通民之志欲,而民喻君之教化,乃以左右匡提而成大治。其道至大,非君天下者,不足与于斯。

    否    坤下乾上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上不交下,无之可也。下不交上,士之节也,而抑非君子之正。唯阳亢失守,寄生天位,已成乎必乱之象,则难至必辟,上不我交,己无责焉。功非己立,民非己援,德既可俭,奚有于禄,辞禄绝交,守其塞焉可矣。

    同人    离下乾上

    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火在天中,受明以虚,明内映也。“类族辨物”,井然不昧于中,而明不外发,无遏扬之事,百族与处,贤不肖各安其所,万物并兴,美恶各从其实,以辨为容,所以受天下也。明有存发,道有张弛,《同人》《大有》之所为异其用乎!

    大有    乾下离上

    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火在天上”,其明发矣,“遏恶扬善”,举措大行,非但“类族辨物”,使善恶各从其类而已也。斯二道者互相为用,乘乎时位,而不但乘乎时位。明有所必发,虽匹夫而操南面之权,进退诸侯,以承天也。明有所必涵,虽天子而以人治人,仁知、百姓,各奠其所,以因物也。观于《同人》《大有》,而君子所以用《易》者,经纬张弛之妙,类可推矣。

    谦    艮下坤上

    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平地不可力增,高山不可强削,物之情势则然,而欲平之,徒乱而已。“地中有山”,替高就卑,务为坦易,此亦不可数为之功矣。君子用此,唯用之于施。施者,君子所以惠小人也。君子而交君子,以贞以谅,无所用谦焉。凡施之道,益其寡者,多者自裒;于多无损,于寡有益。茕独免于冻馁,豪强自无居藏之利,所谓“称”也。不然,如王莽之限田,削天下以皆寡而已。故救荒有赈恤,而无可平之价,定赋有宽贷,而无可均之役,非于施与之外别有裒益,审矣。

    豫    坤下震上

    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雷出地奋”,不可久居者也。阳气归天,地不敢有,而后其动也盛。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功已成,德已崇,乐乃以作,荐之上帝,荐之祖考,而己不敢有取悦仁孝之心,斯可矣。铺张盛治,以鸣己之豫而不让,“丰亨豫大”之说起,宋乃以亡。

    随    震下兑上

    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雷入泽中,意不在动。长从少,男从女,阳从阴,君子无所用之,唯以向晦入宴息,则可息动而从说,以顺人情。一张一弛,文武之道。《随》,弛道也,唯君子能用之而不靡。

    蛊    巽下艮上

    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风在山下,动及物也;山止乎上,养之厚也。动物无吝,振起顽懦,而养之成德,君子新民之道也。

    临    兑下坤上

    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泽上之地,泽之浃入于地者厚矣。说司“教”,顺司“容保”。《坤》《兑》相得,用之以“保民”而施教,取地之普载为“无疆”,取泽之不渴为“无穷”。君子之临民,不尚威而尚德,有如此,然《兑》不以悦民而以教,亦必异于违道干誉之小惠与!

    观    坤下巽上

    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坤》有民象,地为方圻,风司教化。“风行地上”,省之观之,乃以设教,其用与《小畜》别矣。盖礼乐之大用,不可逮于愚贱,故用《小畜》。敷五教,防淫辟,必随俗施正,俾民咸喻而不迷,则用《观》。《小畜》以端本立极,《观》以因时广化。而设教者,必审民俗之刚柔朴巧而顺导之,故非“行地”不为功。

    噬嗑    震下离上

    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本义》云:“雷电当做电雷。”

    法立于断,画一素定,明著于上,以示天下,使人皆晓然知而畏之,“电雷”所以为“明罚敕法”也。求情以明,勤其审察,知周乎下情,然后从而断之,雷火之所以为“折狱致刑”也。盖讲法不患不明,而辨析纤曲,则吏缘出入,而民可规避。若行法之下,必审求其情,无隐不悉,而后敢决焉,乃以刑必当辜,而民以不冤。明断皆祥刑之道,而先后本末不同如此,非君子孰能辨之!

    贲    离下艮上

    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明庶政”,明逮下也。“无敢折狱”,止其明也。“山下”,幽暧之地,火施其明,烛尽纤隐。君子立法创制,必祥必析,小物细事,无所忽忘,无有疑似,使愚贱利用,经久可行。至于折狱,则自非干犯名义,无可曲避。奸宄侵牟,具有显迹者,而钩考阴私,旁引授受,以夸擿发,则法如秋荼,而民无所措手足矣。六十四象,皆唯取法,独《贲》与《夬》有鉴戒之辞焉,盖察者知之贼,躁者勇之蠹,藏于密而养大勇者,尤必慎于此也。

    剥    坤下艮上

    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五阴在下,其所积“厚”矣。一阳在上,其所附“安”矣。然孤托一阳于群阴之上,非无权藉者所敢用也。唯为人上者,抚有众民,养欲给求,乃以固结人心,为磐石苞桑之计,而安其位。虽然,此衰世之事也,不足以有为,而养晦图存,为可继而已。故不言先王,不言大人君子,而言“上”。

    复    震下坤上

    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复》之道大矣,而仅取之“至日闭关”者何也?《复》者,天地之心也。天地者,阴阳循环,吉凶并行,合理欲,迭治乱以为心而不疚者也。故“雷在地中”,动于隐暗,无事迫为昭苏,但以微阳存来复之几,即以养万物之生于幽蛰,而不忧其不长。人而仅恃其微动之几,则不可以振积阴而必其善。夜气仅存者,未有不为旦昼之牿者也。唯圣人在天子之位,以法天而调人物,故有所休息,以俟人物之定,于至日昭其义焉。然亦不废其理而已矣。一日之弛,百日之张,先民之行,劳民之事,自至日而外,未有用此者也。

    无妄    震下乾上

    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茂”,盛也。雷之应候发声,与时相对,兴起万物而长养之,必然不爽。天之与物以诚者,莫此盛焉。先王应民物之气机,诚动于中,而功即加于物,不必如后世《月令》之书,附会拟似,自然与人物之情理,相应不差,而勃然甚盛,无俟风雨有迹而神行焉,其道则取诸此。

    大畜    乾下艮上

    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函“震行雨施,品物流形”之理于山中,其畜大矣。凡畜,恶其盛也。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君子无固畜焉,其唯前言往行乎!善之在古今,莫非理,即莫非人也。其在于心,则莫非德矣。多畜而德弘,乃以无执一之害。非然,则畜一德而据之,虽嘉言善行,亦为贼德之资,况畜非所畜者乎!识善言,不必见诸言也;识善行,不必见诸行也。止如山而备天之理,舜之居深山之下以之。

    颐    震下艮上

    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颐者,言语所自出,饮食所自内也。而观其象,居止以受动,阳在外而闲四阴于内,则“节”“慎”之道存矣。不知《颐》道者,以随意而言,随欲而食,谓之率性,而君子不谓性焉。不能已于动,尤重其止。如山下之雷,无穷极恣肆之动,则以之言语饮食焉可矣。

    盖尝论之:言语之慎,饮食之节,若细行也,而人欲之流止,天理之存亡莫甚焉。君子小人之大闲,此心之存去,皆于此决矣。夫天之生人,形色皆性,岂使之有口以导入于恶哉!反身而诚,践《颐》之象,顺《颐》之贞,但能止之于俄顷之动,则习而安焉,自远于咎。物不能引我以非道,则大勇浩然之气可养;我不轻随物以妄流,则渊深不测之神可凝。自有天下国家以至于庶人,善恶、吉凶、荣辱之枢机,胥于此焉决矣。子曰:“以约失之者鲜。”言语饮食,约泰之权衡也。

    大过    巽下兑上

    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泽虽灭木,木不受灭,淹之愈亟,其浮愈疾。又其为象,四阳互中,与初上龃龉异志,不相浃洽,以之治世,未有得焉。唯夫“独立不惧”者,有可惧者也;“遁世无闷”者,有可闷者也。履凶游浊,守贞笃志,正己而不与俱汩,斯《大过》焉可矣。以为非过,则且为“惧”“闷”所乱,而灭其贞矣。

    坎    坎下坎上

    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水之“洊至”,不舍昼夜,波流如一,而后水非前水,则用其日新以为有恒者也。德行之常,非必一德;教事之习,非仅一教。有本而出,源源不舍,则德日以盛,教日以深,斯君子用《坎》之益也。“洊至”之势盛,可以征才;“洊至”之威张,可以明刑。而君子敛才而用之于德,缓刑而用之于教。盖乘势者险在己,殚威者险在物,择于习坎,而唯德教之敦,故足尚耳。

    离    离下离上

    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