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章 文化与想象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em>    儿童对他们没有见到的事物的形象勾画,需要一种极其有序的特殊心理能力。如果大脑只能记住看到的东西,那么把儿童带到户外就是非常必要的事情了。

    </em>

    儿童受自然规律的影响会努力在周围环境中寻觅一些积极的经验。正因为如此,他们使用手不仅是为了满足实践的目的,还是为了获取知识。如果把儿童放在我们为他们提供的这个新环境中,他们会表现得非常出乎我们意料。他们会看起来更加快乐,对所做的事情也非常感兴趣,工作很长时间也不会感到疲倦。于是他们的大脑好像更加开阔起来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也似乎更加强烈了。

    这都出现在“书写爆发期”之后。它的出现首先引起了儿童心理的极大兴趣。

    “书写爆发期”实际上也不代表什么,它只不过是“火中的一缕轻烟”,是一种表征而已。真正的爆发体现在人的内在个性上,就像一个没有爆发的火山。从表面上看,火山没有任何变化,但有一天这个火山会迸发出剧烈的火焰。通过火山喷发出火焰的形态以及它喷发出的烟和固体物质,专家们可以对地球内部的形态进行研究。

    我们为儿童提供他们可以使用的小物件,这些物件的大小与他们正合适。儿童发现自己处于实实在在的生活之中,他们对此的反应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无疑,我们成年人也应当做出自己的努力,对它们的意义进行解释,并且促成这种教育方式的实施。

    在已经为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方法里,没有一个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相反,随着这些成果的逐渐展现,它也为我们教育儿童提供了指导方向。我们首先应当为生命提供满意的条件,儿童的发展道路上不应该有障碍,我们应该让他们自由选择我们为他们所提供的行为方式。可以这么说,这是儿童心理学上的一个发现。从北极探险回来的探险家派利称我们的工作为“人类心灵的发现”。他认为,这不是一种教育方法,而是对人类天性的呼唤。

    从一开始就有两种不同的事实出现。一种是儿童大脑获取文化的年龄比我们想象的要早,但儿童获取知识的方式是与运动相关的某些行为。这一年龄的儿童只有通过行为才能进行学习,儿童必须通过做一些事情来发展自己。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儿童在3~6岁之间的接受能力是非常强的,这一点已经是无疑的了。

    第二种事实与性格形成有关,我们将在以后章节对此进行讨论。我们现在将通过自发的活动吸收文化这一情况对第一种事实进行讨论。

    儿童对以前他们所熟悉(通过吸收学习)的东西有着特殊的兴趣。对于这些事物,儿童可以轻易地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下来。比如,儿童“书写爆发期”的出现就与他对语言的特殊感觉能力有关。这在他能够开始说话之后就更具有操作性了。儿童在五岁半或6岁时,这种感觉能力就消失了。因此很显然,只有在这一年龄之前学习书写,儿童才会有兴趣、有热情。超过这一年龄的儿童就失去了这一自然所赋予的特殊机会,想学习书写就必须做出有意识的、特别的努力。

    同样,根据我们的经验,书写能力不仅得益于儿童以前所经历的阶段,还会得益于儿童以前所进行的一些准备性练习。也就是我们为他们所准备的锻炼感觉区分能力的各种手工练习。因此,我们的方法里有了一条新的原则,那就是“间接准备”原则。

    大自然有她自己的工作原则。她先在胚胎阶段根据个体的未来需求制造器官,并且在器官长成之后才让它开始工作。

    儿童在第二阶段会将他在第一阶段所形成的东西发挥出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第一阶段所形成的顺序来了解第二阶段。以语言学习为例,儿童在第一阶段经历了一系列小的阶段,这些阶段与我们语法书的编排方式是一样的。儿童首先学会发出声音,然后学习音节的发音,之后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我们可以根据这一顺序在第二阶段对儿童进行帮助。对,我们应该首先教他们语法!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我们怎么能先教他们语法呢?我们怎么能在他们会读、写之前教他们语法呢?

    但是,让我们更加仔细地思考一下。有意义的语言基础是什么呢?难道不是语法吗?我们(包括儿童)说话都必须合乎语法。4岁大的儿童正在完善自己的语言机制、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因此,如果我们在他4岁大的时候给他们一些语法帮助,会对他们的语言学习有很好的作用。通过教授语法,我们可以帮助他们熟练掌握所学习、吸收的口语。经验表明,儿童对语法非常感兴趣,这是教给他们语法的最好时机。在第一阶段(0~3岁),语法的学习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完成的,现在儿童要对它进行有意识地完善。另外,我们还注意到,这一年龄的儿童会学习许多新的词汇。他们对词汇有一种特殊的感知能力,会自然而然地积累大量词汇。

    许多试验准确表明,儿童在这一时期的词汇量发展最快。儿童在这一时期似乎非常饥渴地想学习新的词汇。如果没有人向他们提供帮助,他们会费力地进行学习。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他们的需要,系统地教授他们词汇。

    这就无意中引出了我们经常碰到的另一个问题。在我所设立的学校里,在我工作的初始阶段,我雇佣的老师所受教育不是很多。他们为儿童写了很多单词让儿童读,并且每个词都写在不同的卡片上。但不久之后,这些老师告诉我,他们的词汇量不够用了。除了周围一些东西的名称,他们不知道更多的词汇,但孩子们还想学。因此,我开始选一些比较专业的词汇,如几何图形的名字,多边形、梯形、三角形等。孩子们都学完之后,我又为他们写了一些更为专业的词汇,温度计、气压计等。随后,我又教了他们一些植物学名词,花冠、花萼、雌蕊、雄蕊等。孩子们以同样的热情学会了之后,还要求我教授更多的词汇。当把孩子们带到户外时,他们会告诉老师各种各样汽车的名字,有些甚至老师也不知道,令老师大为尴尬。

    这一年龄的儿童对词汇有着强烈的渴求,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一点也不知道疲倦。但到了下一阶段就完全不一样了。儿童又具有了其他能力,他们学习新词汇变得越来越困难。我们发现,儿童在这一阶段学习的词汇会终生受用。在他们8~9岁上学后及以后的岁月里,他们都能够流利地使用这些词汇。因此,我们的结论是,3~6岁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好时期。当然,这种学习不是机械式的学习。我们教授儿童新词汇时,应该把这些词汇与实物结合起来或与他们的户外活动结合起来,保持词汇与他们的实际经验同步。比如,我们可以向他们展示花或树叶是什么样子,通过地球仪讲述地理图形的样子(岬、湾、海岛等)。如果有实物、图片或图表,儿童就会很容易记住这些单词。儿童学习这些东西没有困难,反而老师会经常感觉这些词汇难于记忆并且容易混淆。

    我曾经看到一个在校的14岁男孩对花的各部分名称不甚了解。这时,一个3岁左右的孩子跑过来指着花说:“这叫雌蕊”,然后又跑了回去。

    还有一次,我向孩子们讲解教科书上关于植物根的分类,并通过挂在墙上的图片向他们进行讲解,一个小家伙跑了进来向我们询问这些图上的东西是什么。我向他做了讲解。不一会儿,我们发现花园里的所有植物都被拨了出来。这个小家伙对植物的根着了迷,想把这些植物都拨出来看个究竟。因此,我们建议通过图形或实物教授儿童学习词汇,但这也可能会引起家长的不满。试想,当家长回到家里之后发现花园里所有植物都被孩子拨了出来,会有什么感想呢?

    儿童的心理与他们所见到的东西完全吻合吗?不是。他们的感觉类型不只是一种直观感觉,儿童的想象力非常丰富。

    儿童对他们没有亲眼见到的事物的形象勾画需要一种极其有序的特殊心理能力。如果大脑只能记住看到的东西,那么把儿童带到户外就是非常必要的事情。我们不仅用眼睛来看,文化也不是由我们所看到的东西组成的。在我们对世界了解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没有看到湖或雪,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描述出它们的样子。要想做到这些,必须具有某种心理活动能力。

    儿童的想象力能有多丰富呢?我们无法给出答案,于是我们开始在6岁儿童身上进行试验。我们不是从地理图形的某个部分(河流、海湾、海岛等)开始给他们讲解,我们要努力给他们一个全局性的概念,我们把一个地图拿给他们看,告诉他们:“这是地球。”

    儿童无法通过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发挥想象力,想象出世界的样子。如果他们在大脑里形成了这一概念,那他们肯定是通过大脑里某种未知的力量得出的,也就是想象力。我们展示给儿童的地图中的海洋用深青蓝色表示,地表用发光的碎末表示。地球上没有任何普通的标记和地名,可儿童却突然说:

    “这是陆地”

    “这是海洋”

    “这是美洲”

    “这是印度。”等

    儿童们非常喜欢地图,地图成了大多数儿童房间里的必备物品。3~6岁的儿童不仅能够区分事物之间的关系,他们还能发挥想象力,想象出不能直接看到的东西。想象力在儿童心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全世界的人们都喜欢给儿童讲神话故事,好像有意锻炼他们的想象力一样。既然我们都认为儿童喜欢想象,那我们为什么只给他们讲神话故事来锻炼这种想象力呢?如果儿童能够想象各种神话故事,他们为什么就不能想象一下美洲呢?与从谈话中得来的东西不同,儿童可以通过观察地图使自己有一个更为直观的印象。我们总是忘记想象力就是发现真理的力量。思想不是一个被动的东西,它充满了灵感的火花,永远也不知道疲倦。

    有一次,我曾经看到一群6岁的儿童站在地图前,面对地图进行讨论,这时一个三岁半的孩子挤了过来,说:

    “让我看看,这就是世界吗?”

    “是的,”别人说,小孩看起来有些吃惊,接着说:

    “现在,我知道了。我叔叔曾经环游世界三次呢!”这说明他知道这只是一个模型而已,真实的地球是很大的,他肯定在以前别人的谈话中听到过。

    我们学校另有一个4岁的小男孩,也要求看地图。在仔细观察了一会儿之后,他没有发现别的孩子正在讨论的美国,于是插嘴道:

    “纽约在哪儿!”其他人吃了一惊,但还是向他指明了纽约的所在地。这个小孩接着说:“荷兰在哪儿?”这就令周围的人更加吃惊了。向他指明了荷兰的所在地之后,他说:

    “我爸爸每年去两次美国,呆在纽约。他走之后妈妈会说‘爸爸在海上’,她会这样说好几天。几天之后妈妈说‘爸爸到了纽约’,再过一些天,妈妈会说‘爸爸又在海上’,当妈妈说‘爸爸在荷兰,我们要在阿姆斯特丹见到他’时,令人高兴的一天就快到来了。”

    这个孩子曾经多次听到过美国,当他听到有人把美国与地图联系在一起时,他会突然停下来去看,他的表情好像在说,“我已经发现了美国。”

    将他所看到的东西形象化,就像儿童以前认识物质世界一样要经历一个很困难的阶段。直到最后,儿童把想象中的词汇与真实的东西联系起来。

    人们总是认为,玩砖头和通过讲故事锻炼儿童的想象力是这一年龄儿童的两个主要需要。玩砖头被认为是在儿童思想和环境之间建立一种直接的联系,以便使儿童知道和了解世界,达成心理快速发展的目的。讲故事被认为是丰富想象力的一种方法,儿童又把这种想象力在游戏中释放出来。儿童通过亲手做一些事情锻炼了体力,人们可以很自然地认为,这对儿童有很大的帮助,因为这样做使他的大脑与外部世界有了一定的联系。

    这一年龄的儿童总是要求大人解释很多事情。这些孩子非常好奇,我们好像被他们的问题炸弹轰炸了一样。但如果我们不表示厌烦,把儿童的这些行为看作求知的表现,对他们一一进行回答的话,儿童就会表现得非常高兴。但我们要记住,儿童不喜欢听长篇大论的解释,我们成年人恰恰喜欢这样的解释。

    一个小孩曾经问他的爸爸,叶子为什么是绿的。他的爸爸认为这是一个很高深的学问,就向孩子解释什么叫叶绿素,它是怎样利用太阳光线的。但父亲听孩子低声说道:“我只是想知道叶子为什么是绿色的,不想知道那些叶绿素、太阳什么的。”

    大家都知道,玩耍、想象力丰富和经常问问题是这一年龄孩子的主要特征。但是孩子们还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他们问的一些问题是比较难于回答的。

    “妈妈,”孩子问,“我是从哪里来的?”孩子们一直想探寻这一问题的答案。一个一直有所准备的聪明母亲决定向孩子说实话。这个4岁的孩子向母亲提出这个问题时,她回答道:“你是我的孩子呀,你是我生出来的。”

    这一回答很简洁,满足了儿童的愿望。一年之后,她对孩子说:“我正在生另一个孩子。”从产房回到家之后,她把新生儿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的弟弟,他和你一样是妈妈生出来的。”

    这时,孩子已经6岁了,他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你为什么不告诉我,我到底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我已经够大,应该知道这样的事情了。你为什么不告诉我真话?你说你要做一个弟弟时,我就认真观察你,可你什么也没做呀!”

    虽然说实话看起来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老师和父母们也应该具有足够的智慧,满足儿童的想象力。

    老师们需要特殊训练,因为这些问题是很难依照我们的逻辑进行回答的。我们必须知道儿童是如何发展的,放弃所有先入为主的观点。回答这样的问题必须使用一些适合3~6岁孩子的技巧,而我们恰恰缺乏这方面的技巧。幸运的是儿童从周围环境中学习的东西比从我们这里学习的东西多得多。但我们还是需要对他们的心理有所了解,尽量对他们进行帮助。

    儿童总是不知疲倦地想知道很多问题。迄今为止,我们对儿童的心理学有很多误解。这表明我们通过一些先入为主的原则对儿童进行指导是行不通的。因为我们对儿童还不了解。只有儿童自己才能教我们如何去了解儿童——通过行为的方式。

    很多例子证明,儿童不但需要一些有趣的事情,他们也想准确知道如何去做这些事情。准确对于他们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也是他们不断进行探寻的原因。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儿童对事物的兴趣有一个下意识的目的。儿童有努力协调自己运动,并把它置于自己控制之下的本能。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儿童一旦被某一事物所吸引,他会不断重复地做这件事情。我们会很惊讶地发现儿童会反复地做生活中常见的某件事情,并且全神贯注。例如,他会认真仔细地磨一件铜器,直到把铜器磨得发光,如此数次。这表明表面的目的对儿童来说仅仅是一个刺激点。真正的目的是满足下意识里的一种需要,这就是儿童做这种事情有助于儿童成长的原因。因为儿童这种不断重复的运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