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章 杰拉德·莱克占领德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龙的同胞却因此指控英国人,这一行为显得法国人非常厚颜无耻。沙·阿拉姆二世重获了短暂而美好的平静生活,他因此非常感激英国人。英国人唯一一次对沙·阿拉姆二世的冒犯是他们曾阻止君主提前返回德里,沙·阿拉姆二世对英国人的警告充耳不闻,从而造成了他后来的所有不幸。此外,无论英国在孟加拉的地位如何,现在称英国为莫卧儿帝国的迪万显得十分不妥。7月6日,阿瑟·韦尔斯利收到了英国外交部的文书,暗示不久后英法两国有可能再次开战。7月8日,阿瑟·韦尔斯利给他的总司令写了一封简短的私信,以下是这封信的大意:

    我希望您能理解,我亲爱的先生,我认为削弱道拉·拉奥·辛迪亚在印度西北边界的势力比与法国开战更重要。贝努瓦·德·布瓦涅(道拉·拉奥·辛迪亚后来的将军)如今是拿破仑·波拿巴最信任的人,他经常出现在圣克卢宫。我想您会明白其中的深意。[13]

    阿瑟·韦尔斯利在信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虽然他中伤贝努瓦·德·布瓦涅的做法不太可信,但对此我并未找到相关的权威资料。十天后,阿瑟·韦尔斯利派人给杰拉德·莱克送去了一封信,信中含有一些详细指示,结语处的附信尤其值得读者注意:“我认为积极与道拉·拉奥·辛迪亚和拉格吉对抗是与法国重新开战的最好准备。”毫无疑问,阿瑟·韦尔斯利的话成为英国征服印度的导火索。

    7月31日,阿瑟·韦尔斯利写信给常驻道拉·拉奥·辛迪亚宫廷的柯林斯上校,告诉他英国盟友不撤军的理由都是迷惑人的,并命令柯林斯马上离开营地。8月15日,阿瑟·韦尔斯利收到了一个莫拉达巴德的税务官一个月前寄给他的包裹,里面有一封纳吉巴巴德的纳瓦布班布·汗(已故的格拉姆·卡迪尔·汗的哥哥)写给他的信,信的内容涉及一封通告信,通告信表明道拉·拉奥·辛迪亚正试图唆使其他首领对抗英国人————“那个毫无道德原则的种族”。另外,道拉·拉奥·辛迪亚还恳求这些首领与佩龙将军合作。无论如何,双方已经宣战。随后,阿瑟·韦尔斯利给沙·阿拉姆二世写了一封信。

    杰拉德·莱克率领一万零五百人的军队将在印度对抗一支由三万五千法国人和马拉塔人组成的军队。除了阿努普沙哈尔的旅外,杰拉德·莱克的军队还包括八个骑兵团(其中三个欧洲骑兵团)、一个欧洲步兵团以及十一个营的印度兵。此外,他还有二百名装备齐全的英国炮兵。

    圣克卢宫。这里曾是拿破仑波拿巴的寝宫

    1801年11月10日签订的条约加速了这支军队的集结,他们在道拉·拉奥·辛迪亚和法国人占领的领土边界驻兵,萨阿达特·阿里二世(后来英国人将他晋升为奥德省督)正是通过这一条约向道拉·拉奥·辛迪亚和法国人割让了前面提到的边界地区的领土,割让的条件是对方必须为自己提供财政援助。萨阿达特·阿里二世利用这些钱维护军队内部的稳定,镇压当地叛乱。之前,马拉塔人的佩什瓦已经依据《博森条约》割让了邦德尔坎德的一部分区域,如果没有意外,红色区域将逐渐覆盖整个印度地图。佩龙拒绝割让《勒克瑙条约》中划定的边界区域,这位“老公使”对此事作了如下说明:

    勒克瑙的纳瓦布乌兹尔依据1802年的条约将萨斯尼割让给英国政府,英国人到达萨斯尼后接管了萨斯尼大区、詹勒里大区以及塞昆德拉大区,但他们围攻萨斯尼要塞、比詹古尔要塞和库周拉要塞时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血流成河。这些地区埋葬了很多为国捐躯的英国军人的遗体,如今在萨斯尼仍能看到一些残缺的砖石坟墓。比詹古尔的烈士坟墓位于远离要塞低地的地方。第二骑兵的指挥官纳伊维少校率领军队袭击敌军时牺牲,他的坟墓位于卢卡斯卡努格拉的库周拉要塞。1853年,一位幸存的纳伊维少校的亲戚在布德沃斯的干道上为他打造了一座纪念碑。这座纪念碑是用村民们从墓地搬来的墓碑做成的,五十年后,一个修路的欧洲监工偶然发现了这座纪念碑。

    正如我们所见,道拉·拉奥·辛迪亚军队中的许多军官并不是法国人,他们大多是混血儿或(用随后发明的一个词来说)亚欧混血儿,换句话说,他们是英国军官与当地女性的后代。此时,佩龙几乎开除了所有英裔军官,无论他们是真正的英国人还是半个英国人,因为佩龙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他们不会与自己国家的军队开战。虽然开除名单上只有卡内基、斯图尔特、弗格森、卢坎、斯金纳、司各特、伯奇、伍德维尔等名字,但很可能佩龙还开除了不在名单上的一些人。不久后,由于这些人既不在德干当兵,也不在其他地方服役,他们的前途越发渺茫。但即使他们现在没有被开除,等待他们的也仍然是悲惨的结局。贾斯万·拉奥斩首了维克斯上校和其他七位英国军官。麦肯齐上尉和其他几个人先是被监禁,随后被道拉·拉奥·辛迪亚下令处死。其他人死于“残酷的马拉塔战役”,他们不是为了自己的荣誉而战,而是为了金钱,因此,他们的死轻于鸿毛。阿萨伊战役结束后,阿瑟·韦尔斯利将军对“道拉·拉奥·辛迪亚的英国军官”非常不满。他说当他的伤员躺在战地上时,他们听到这些英国军官下令处死他们。调查结束后,这些军官许诺上交一份名单,但从未有人听说过这么一份名单。从史密斯上尉的回忆录来看,当时在场的欧洲军官都是法国人、意大利人或德国人,他们不可能用英语进行交流。这个故事很有可能是当时的伤兵编造出来的,当他们看到敌军中的白色面孔时,想当然地认为他们是自己国家的人。现在已知的为马拉塔人效力的欧洲军官包括帕尔曼、杜邦(这两个名字都是阿瑟·韦尔斯利提供的)以及沃尔特·莱因哈特的寡妻率领的军队的辎重警卫队队长赛勒,或许还有J.B.达·方丹。

    虽然现在欧洲国家的军队都不是法国军队的对手,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国军官在印度的处境很好。对此,读者可以参考拿破仑·波拿巴征服东方的计划失败后舍瓦利耶·劳对此事的评论。这位勇敢的冒险家抱怨道:“当你为一个亚洲统治者效力时,你会感到孤立无援,不会信任当地的任何一个同僚。这种自由的文明思想一定是致命的。”对那时的所有描述表明,无论本土统治者是谁,欧洲官员大都处境危险,且影响力非常小。1802年6月24日,常驻道拉·拉奥·辛迪亚宫廷的柯林斯上校给英国政府写了一封关于佩龙的信,他最近在阿里格尔拜访了佩龙。柯林斯上校在信中写道:“道拉·拉奥·辛迪亚蛮横地要求佩龙将军放弃不属于他封地的所有地产。我认为此时佩龙对道拉·拉奥·辛迪亚的所作所为已经非常不满,因此,他打算交出现有的指挥权。”

    正如我们所见,佩龙即将为此付诸行动。显然,他已经怒火冲天。

    然而,正如米尔描述的那样,仅凭佩龙与英国官员谈话时表现出的不满就认定他对英国人没有敌意是不明智的。柯林斯上校的《回忆录》(要记得,这本书的作者当时正在服役)的要旨表明佩龙对英国人充满敌意,无论他们在印度是普通人还是有权势的人。如果英国没有通过《博森条约》获得印度洋和印度西海岸的管辖权,阿伯克龙比[14]和哈钦森[15]也没有在埃及取得胜利,那么佩龙很有可能在法兰西共和国军队的支持下成为英国最可怕的对手。詹姆斯·斯金纳生动地描述了他试图让佩龙帮他官复原职时的情景,佩龙说:“滚开,詹姆斯·斯金纳!我不相信你。”佩龙不信任也不同情任何一个有英国血统的军官。

    但这并非坏事,相反,对那些加入英国军队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没有耗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就攻克了法国人敷衍的抵抗,而且解散了马拉塔人的议会。贾斯万·拉奥非但没有加入道拉·拉奥·辛迪亚的阵营,反倒援助了英国人。在阿萨伊战役中,阿瑟·韦尔斯利为自己赢得了荣誉,沃尔特·莱因哈特的寡妻的小分队在法国军官的率领下给道拉·拉奥·辛迪亚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持。杰拉德·莱克将军在阿里格尔打败了佩龙将军的军队,虽然遭到了守备军队的顽强抵抗,但不久他还是攻下了要塞。我们在描述道拉·拉奥·辛迪亚推翻纳贾夫·库里·汗的继任者时提到过这座要塞[16]。自那以后,这座要塞被修得越来越坚固。以下是德里公报提到的一些“老公使”对这一要塞的描述:

    德里的君主们管辖要塞所在地时,贾特人建造了阿里格尔要塞。当时阿里格尔的纳瓦布纳贾夫·库里·汗改进了要塞的防御工事。后来,贝努瓦·德·布瓦涅根据法国的防御体系加强了阿里格尔要塞的防御工事,使要塞处于常规防御状态。随后,佩龙和佩德隆继续加固要塞,他们下令在要塞附近开辟了一片宽阔的平地,由于地势较低,下暴雨时平地大部分会被淹没。

    卢坎先生(他因投靠英军被提拔为上尉)率领的第七十六军攻破了阿里格尔要塞的大门,并袭击了要塞。后来,威廉·蒙森[17]撤退时,卢坎成了战俘,之后被贾斯万·拉奥下令处死。印度人率领的敌军已经对佩龙的法国中尉,即佩德隆上校失去了信心,因为佩德隆成了英国军队的俘虏。佩龙立即撤到阿格拉,然后又撤到马图拉。他带着两个随从去与英国人交涉,很快,英国人同意他带着自己的家人和财产去昌达尔纳加尔。统率德里军队的邦奎恩将军试图夺取军队的最高指挥权,但被自己的印度军官逮捕了。马拉塔人渡过欣登河追上正在前进的英国军队,展开了一场激战。欣登河位于西坎德拉巴德镇的一条旧路上,在首都以东几英里处(欣登河在这本书中出现了很多次)。马拉塔人杀了六个英国军官,用炮炸死了约一百六十个士兵后,训练有素的英国第二十七骑兵团与第七十六步兵团将他们打得溃不成军。战后,马拉塔人共损失了三千名士兵与六十八门法国大炮。这一重要战役发生在1803年9月11日。9月14日,英国军队渡过朱木拿河,邦奎恩将军和四个法国军官跑来寻求他们的庇护。不久,德干军队的骑士杜·德内克与另外两个军官效仿邦奎恩将军投奔了英国军队。之后,约翰·赫辛与其他两个指挥阿拉格守备军的军官也来寻求英国军队的庇护。起初他们被监禁了,但随后通过斡旋,他们向英国军队投降了。

    不幸的君主沙·阿拉姆二世听到帝国守卫军失败的消息后,立即与杰拉德·莱克将军展开正式谈判,之前他与杰拉德·莱克将军曾秘密交涉过。结果,9月16日,皇位的法定继承人米尔扎·阿克巴被派去军营等候杰拉德·莱克将军,并陪同杰拉德·莱克面见了年老眼盲的沙·阿拉姆二世。毫无疑问,沙·阿拉姆二世是印度斯坦所有荣誉与权力的合法来源。米尔扎·阿克巴王子用亚洲独有的方式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他让杰拉德·莱克将军足足等了三个小时。仪仗队终于排好队列,慢慢悠悠地走了五英里,在太阳快要落山时到达了王宫。狭窄的道路上密密麻麻地挤了近十万人,想快点过去是不可能了。王公大臣与群众挤在一起,好不容易才得以脱身。著名的私人大厅入口的上方竖着一顶破旧的遮阳蓬,下面是一个仿制的王座,上面坐米尔扎·阿克巴与奥朗则布的后代。接待杰拉德·莱克将军的方式与双方的发言都很有趣,但细心的“宫廷记者”的记述与索恩少校和阿瑟·韦尔斯利的概述是现在保留下来的对此事的唯一记载。据后者讲,德里人民欢欣鼓舞,君主对他们非常感激。据前者讲,当时君主激动得热泪盈眶,在泪水的冲刷下,他十五年前被格拉姆·卡迪尔·汗用匕首弄坏的视力居然恢复了。这些记载是当时的作家为现在寻求历史真相的学者提供的仅有的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史料。

    可以肯定的是,这位英国将军(即杰拉德·莱克)获得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头衔————达乌兰·汗,这也许意味着君主同意了奥德的纳瓦布成为世袭宰相的要求,但英国政府“不考虑任何关于君权的问题”。换句话说,英国政府想自己掌握莫卧儿的君权。虽然现在的君主沙·阿拉姆二世名义上统治着首都德里及其周边的一小片区域,但实际上真正的统治权在一位英国公使手里。这位公使除了每月支付君主九万卢比的薪俸外,还需要交纳一部分统治区域内的收入。

    以上这些条款得到了英国政府的许可,并在公文里有所记载,但条约迟迟没有达成。尽管当地有传言称曾达成过一份条约,但后来又被废止了。据说这一条约的副本在皇家档案馆里,后来被英国人偷走了。这一传言毫无根据,虽然英国国王与道拉·拉奥·辛迪亚制定了一项条款,但他并未与沙·阿拉姆二世订立任何条约。这很重要,因为这说明理事会已经取代瓦基尔-穆特拉克[18]的位置,即帝国全权代表的职位,取代了马拉塔人的佩什瓦和他曾经至高无上的代理人。他们都臣服于乔治三世,但他们也是沙·阿拉姆二世的雇员。钱币以君主的名义被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当时在印度斯坦盛行的法规依然有效。沙·阿拉姆二世放弃了谋取皇室特权的计划,“作为印度斯坦的君主,人们认为他应该统治莫卧儿帝国的领土,但沙·阿拉姆二世并没有提出统治这些领土的任何要求”。这一点意义非凡。

    11月1日,杰拉德·莱克在残酷的拉斯瓦利战役中打败了杜·德内克指挥的一个旅。同时,阿瑟·韦尔斯利再次在德干地区取得了胜利,道拉·拉奥·辛迪亚同意签订《沙吉-阿詹加恩条约》。在该条约中道拉·拉奥·辛迪亚不仅割让了以前占领的多阿布的所有地区,还有其他一些领地。

    至此,英国代表团完全掌握了印度斯坦的行政管理权,只要英国有能力保护当地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实现人身自由、贸易自由、思想自由,它在印度的统治就会成功。英国还成功免除了之前规定的阶级义务,直到印度不再承认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权。

    * * *

    [1]萨塔拉是印度历史上的一个诸侯国。————译者注

    [2]博森是指今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瓦塞市。————译者注

    [3]欧文:《选集》,第30页。————原注

    [4]《简史》(Short History),第433页。————原注

    [5]格兰特·达夫,第二卷,第384页。————原注

    [6]韦尔斯利:《书信集》,第120页。————原注

    [7]罗林森:《英格兰与俄罗斯在东方》,第187页。————原注

    [8]拉格吉是纳格浦尔的邦斯拉王公的名字。————原注

    [9]索恩少校,即威廉·索恩爵士(1781——1843),军人,军事历史学家。————译者注

    [10]摘自《勒费布尔中尉的备忘录》,1803年8月6日。————原注

    [11]本迪至利是印度东岸的城市,其名在泰米尔语中意为新村。————译者注

    [12]圣多明各是南美洲最古老的城市,多米尼加的首都。————译者注

    [13]韦尔斯利:《书信集》,第三卷,第182页。————原注

    [14]阿伯克龙比,即拉尔夫·阿伯克龙比爵士(1734——1801),他与约翰·摩尔爵士一同恢复了英国士兵的声誉。1795年,他接替约翰·旺汉担任西印度群岛最高指挥官。————译者注

    [15]哈钦森,即约翰·赫里-哈钦森男爵(1724——1794),律师,政治家。————译者注

    [16]补充材料,第145页。————原注

    [17]威廉·蒙森(1760——1807),印度军官,蒙森第二男爵约翰·蒙森的第四子。————译者注

    [18]瓦基尔-穆特拉克意为“帝国全权代理人”。————译者注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