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双洞江南第一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这是第二次了,时隔二十六年,“前度刘郎今又来”,来到了宜兴,觉得这号称江南第一奇的双洞————善卷和张公,还是奇境天开,陆离光怪,而善卷又加上了近年来的新的设备,更使人流连欣赏,乐而忘返了。一九六一年九月上旬,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组织了一部分作家,到镇江、扬州、无锡、苏州、宜兴等地参观旅行。我跟程小青、范烟桥、蒋吟秋三老友参加了宜兴之游。一行二十人,大半是青年作家,只有我们四人都已年过花甲,因此被称为“苏州四老”;这一次联袂同行,实在难得,也可说是老兴不浅了。

    我们于九月二十五日清早由苏州出发,先到无锡,再搭长途汽车转往宜兴,下榻于瀛园招待所;所有假山池塘,很像是我们苏州的园林。饭后休息了一下,就上街溜达,参观了纪念周处斩蛟的长桥,也算给我们周家老前辈捧捧场。第二天早上秋高气爽,大家喜滋滋地跳上了一辆团体车,一路谈笑风生地上善卷洞去。导游的有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吕梅笙县长,有精明干练热诚周到的文化局何键局长,有当初曾经帮助她父亲储南强先生整修双洞而熟知洞中一泉一石的储烟水同志。“众人拾柴火焰高”,使我们的游兴更浓了。

    谁也料想不到在这山清水秀的江南,会有这样一个出神入化百怪千奇的善卷洞。洞在宜兴县城西南的螺岩,距城约二十八公里,有公路直达洞前。据说善卷是虞代时人,舜要将天下让给他,他慨然答道:“我逍遥乎天地之间,心意自得,又何必要什么天下呢?”于是避到这里隐居起来,因此称为善卷洞。只因洞壑幽奇,千百年来吸引了不知多少游人。历代诗人、词客、画家,如许浑、苏轼、唐寅、文徵明等,都先后来游,或付之吟咏,或写以丹青,赞美不绝。可是久已失修,日就荒废,直到一九二一年间,储南强先生发愿兴修,亲自督工,投下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足足费了十一年的时间,不单修了善卷洞,并且把张公洞也修好了。抗日战争期间,日寇怕这两洞中潜伏游击队,便大肆破坏。胜利后先把善卷小修了几次,还是破破烂烂的,不足以供游览。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才一次次地鸠工庀材,大力兴修。这几年来,不但恢复旧观,并且呈现了一片新气象,成为广大人民的洞天福地。

    我虽是旧地重游,却像初临胜地一样,先就三脚两步地赶到洞口。当门一峰突起,旧称“小须弥山”,现已改名“砥柱峰”。峰后就是一片广场,可容千余人集会,称为“狮象大场”。因为两旁石壁突出的部分,一如雄狮,一如巨象,瞧去十分相像,并且好像是在迎客一样。洞顶石钟乳累累四垂,活像是一串串带叶的大葡萄。石壁上都有题字。不及细看,而最为触目的,是梁代陶弘景篆书“欲界仙都”四个大字;是啊,像这么一个“奇不足言,几于怪;怪不足言,几于诞”的洞府,真不愧为欲界的仙都哩。

    我们在这“狮象大场”中啜茗小坐了一会,就从一旁的石级上一步步盘旋曲折地走上去,好像是到了大楼上,这就是所谓上洞了。只因四下里迷迷蒙蒙的,似乎密布着云雾,所以名为“云雾大场”。可是仗着电灯照明,云雾并不妨碍我们的视线,一眼便能望见那一块像云一般倒挂着的大横石上,刻着“一片飞云掩洞门”七个隶书的大字。当下我对小青他们说:“这七个字倒是现成的诗句,我们四个老头儿何不借它来合作一首辘轳体诗,倒是怪好玩的。”烟桥、吟秋听了,也一诺无辞。于是就以年龄为序,由小青首唱:“一片飞云掩洞门,洞中云气净无痕。忽闻雷响来岩底,九迭流泉壑口奔。”烟桥继云:“在山泉冷出山温,一片飞云掩洞门。奇秘如何关得住,依然斧凿到乾坤。”我是老三,不得不用仄韵:“竭来仙洞纵游眺,洞里乾坤罗众妙。——片飞云掩洞门,应知洞外江山好。”当然,我又联想到毛主席的名句“江山如此多娇”上去了。吟秋来个压轴:“仙境嫏嬛万古存,探奇揽胜乐无垠。流连直欲此间住,一片飞云掩洞门。”言为心声,他大要在洞里住下来,不想回去哩。

    这上洞的花样儿真多,使人目不暇给。石壁的这一边有两个池,约略作半月形,彼此相去不远,池水活活,清可见底。两池的面积虽不大,却以两个开天辟地的大人物作为名称,一名娲皇池,一名盘古池。在这里临流看水,不但觉得眼目清凉,连五脏六腑也似乎一清如洗了。那一边又有两个挺大的石柱,高高矗立,彼此也相去不远,柱顶上接洞顶,密密麻麻地布满着石颗石粒,瞧去活像是一朵朵梅花,这两个石柱,就形成了两株硕大无朋的梅树,因此称之为“万古双梅”。再看那一边,又有一只特大的石床,别说巨无霸躺上去绰绰有余,就是二十多个大汉也尽可抵足而眠,这个石床,叫做“五云大床”。此外,上下左右,怪石纷陈,或像鳌鱼,或像蛟龙,或像奇禽异兽,更使人眼花缭乱,看不胜看了。

    游罢了上洞,仍回到中洞休息了一下,就由隧道拾级而下,到下洞中去,一路上只听得水声渹渹,震耳欲聋,直好像风雨雷霆交战天际,千军万马卷地而来。到得“壑口”,就瞧见两道飞瀑,像两匹粗大的白练一般倾泻下来,就这样狼奔豕突地向下面翻滚而去,一叠又一叠,化整为零地变做了九叠流泉。我们一面看飞瀑,看流泉,一面听着那咆哮不停的水声;一面东张西望,贪婪地欣赏那奇形怪状的石壁石柱、石鼓石钟。曾瞧到当头一石,像一只大手模样的伸下来要抓人,据说这叫做“佛手幕”。也曾瞧到一根大树干模样的石柱子,上面蓬蓬松松地长满着枝叶,据说这叫做“通天石松”。也曾瞧到石壁上有一个老头儿模样的形象,似乎跨上了鹤背要飞上天去,据说这叫做“寿星骑鹤”。也曾瞧到石壁上影影绰绰地有些人形,仿佛伸着脚要跳下来似的,据说这叫做“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