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江上三山记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当我们烹调需要用醋的时候,就会联想到镇江。因为镇江的醋色、香、味俱佳,为其他地方的出品所不及,于是镇江醋就名满天下,而镇江也似乎因醋而相得益彰。然而镇江的三座名山————耸峙在江岸的金山、焦山、北固山,各据一方,鼎足而三,更是名满天下。

    一九五八年,我们苏州的几个朋友,刚从南京游罢回去,路过镇江,忽动一游三山之兴,并且想买些镇江醋,准备作持螯赏菊之用。于是就相率下车,欣欣然作三山之游。

    金山和焦山,一向并称,好像手足情深的兄弟一样。金山是兄,焦山是弟,各有名胜,各有特色。明代王思任曾对金、焦品评过一下,他说:“金以巧胜,焦以拙胜。金为贵公子,焦似淡道人。金宜游,焦宜隐。金宜月,焦宜雨。金宜小李将军,焦则大米。金宜神,焦宜佛。金乃夏日之日,而焦则冬日之日也。”我们为了要体验这评语对头不对头,就决计先访“兄”而后访“弟”,先游金而后游焦。

    到得我们游过金、焦之后,彼此作了对比,我觉得王思任的评语,自有见地。试以药来作比,金山之属于热性的,焦山是属于凉性的;试以文章来作比,金山是典丽矞皇的骈体文,焦山是隽永淡雅的明人小品。我曾把这个对比征求朋友们的意见,大家一致通过,并无异议。

    一登金山,那座七层宝塔所谓江山寺塔,早就在那里含笑迎客了。我们一面抬头望着塔答礼,脚下却不知不觉地跨进了金山寺。这个寺原名江天寺,殿宇很多,气派很大,据说抗战初期的某一年不知怎么起了火,毁了一部分,遗址倒形成了一片小小的广场,使塔下空旷多了。塔在山的北部,宋元符末初建,名荐慈塔,又名慈寿塔。宋末毁于兵火,明代隆庆三年重建,改名江天寺塔。塔木质,七级,作八角形,四周有栏杆,中有塔心。金山有此一塔,生色不少。山顶有江天阁,是登眺的好去处;另有一座海岳楼,宋代大书法家米元章曾在这里住过;楼上有横额,三大字就是他的手笔。江边名胜有善才、石簰(一称石排)、巧石、郭璞墓等,都是游人流连的所在。清代诗人王渔洋曾有《登金山》诗,云:“振衣直上江天阁,怀古仍登海岳楼。三楚风涛杯底合,九江云物坐中收。石簰落照翻孤影,玉带山门访旧游。我醉吟诗最高顶,蚊龙惊起暮潮秋。”这一首诗,差不多已道尽了金山之胜,所谓玉带山门,却包含着一段故事。据说宋代高僧佛印住金山寺,苏东坡前来谈禅,佛印对东坡说:“这里有一句转语,要是回答不出,就得留下你的玉带来,镇住山门。”当时东坡听了转语,不知所对,只得解下了腰间玉带,留在寺中。现在寺中新辟了一个文物陈列室,不知有没有东坡的玉带啊?

    金山的名胜,我只是粗粗领略,印象较为深刻的,却是号称“天下第一泉”的中泠泉。我们一行人被“天下第一”这个夸大的赞同吸引住了,就坐在那边的轩榭里品茗小憩,我们为了喝的是天下第一的泉水,就一杯又一杯地灌下去,似乎分外地津津有味。我喝饱了茶,就站起身来溜达一下,看轩榭中有没有好的联语。就中有两副,一副是集宋人同句:“阑干斜照未满,江山特地愁余。”一副是“予初无心皆可乐,人非有品不能闲”。语意空泛,都是与天下第一泉无关的。这时我们就告别了“金兄”,再去拜访它的“焦弟”。

    焦山浮在江上,正如古美人头上的螺髻,峨峨高耸,显得十分美好。我们一个个踏上了渡船,不多一会,早就到了焦山脚下。怎么叫做焦山呢?只因汉代有处士焦光隐居在这里,从此得名,而在汉代以前,是称为谯山的。山并不太大,而山上的岩和石,却丰富多彩、名目繁多,岩有狮子、栈道、观音、瘗鹤、罗汉、独卧、浮玉诸称,石有善才、心经、虾蟆、铜鼓、翠微、霹雳、系缆、钓鱼、角牴以及醉石、音石诸称。这许多岩啊、石啊,散在各处,都要自己去找寻,自己去观赏的。

    山麓有一石洞,洞壁刻着一头张牙舞爪的狮子,因名狮窟。窟外有小院,堆石为山,叫做一笑崖。崖有小石龛供弥勒佛,老是对人作憨笑。崖下有小池,种着莲花;中有片石矗立,刻着章太炎手写的“寿山福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