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水浒传》的著者及其成书年代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平国,今之郓州也。”明朝为山东东平州地。罗贯中当是山东东平州人,他用古地名署籍贯。与他为忘年交的贾仲明便是山东淄川人。据清康熙丁未六年(1667年)山东寿张县令曹玉珂亲往调查,他记录父老口碑说祝家庄在寿张县西的祝口,李应庄在寿张县关门口。郓城有曾头市。武松打虎的景阳岗在阳谷县。 [23] 罗贯中当是东平人,所以才熟悉这些小地方。又近人董遵章《元明清白话著作中山东方言例释》一书共录《水浒传》用山东方言59个。其中有些如婆娘、耳房、证见、日头等在其他地方也有说,难以确定是不是山东方言,但大部分确是山东方言,与《金瓶梅》、《醒世姻缘传》、《蒲松龄集》都相同。“《水浒传》在写山东的人和事中,使用了大量的山东方言土语。例如自我称‘俺’,称女青年是‘妮子’(第五十一回)。据清朝翟灏《通俗编》说:‘今山左目婢曰小妮子’。山左,即山东。阮氏兄弟和李逵等人的口头语‘鸟’,浙江读音屌,山东不少地方,特别是郓城县,今天仍然使用这个口头语。第五十六回写时迁到徐宁家盗雁翎甲时,用了山东谚语:‘热鏊子上的蚂蚁,走投无路。’”“第三十二回写武松离开十字坡,走到青州地面的土冈上,进得一家酒店,大呼:‘主人家你真个没东西卖!你便自家吃的肉食,也回些与我吃了,一发还你银子。’‘也回些与我吃了,一发还你银子’,这是多么生动的山东土话。” [24] 山东方言,外省人看都看不懂,如果罗贯中不是山东东平人,哪能生动地运用这么多的山东方言?“书中写潘金莲靠街大门口挂帘子,郓城、阳谷一带至今有这种习惯。”“第六十一回所写的太平车子,是一种四轮无盖大车,可套几头牛拖拉,行走缓慢、安适,所以叫太平车。解放以后,鲁西南及北方平原地方,还使用这种交通工具。”书中写有一些山东的风俗。第二十四回写王婆请潘金莲做寿衣,王婆对潘金莲说:“老身十病九痛,怕有些山高水低,头先要制办些送终衣服。……又撞着如今闰月,趁这两日要做,又被那裁缝勒指,只推生活忙,不肯来做。”闰月做寿衣,山东至今还有这个风俗。“第三十二回写山东人年例,腊月初八上坟,山东人确有这个风俗。” [25] 如果罗贯中不是山东东平人,又哪能熟悉山东的事物风俗习惯细微至此?根据这些情况,罗贯中也应该是山东东平人。《录鬼簿续编》记他为太原人,也许太原是罗贯中的祖贯;《录鬼簿续编》是一部辗转传抄的本子,也说不定是抄误。至于杭州人一说,据田汝成说罗贯中子孙三代皆哑。汪道昆《水浒传序》说田汝成与罗贯中同邑,其言可据。罗贯中当是最后住在杭州,故杭州有他的子孙,明朝人便认为他是杭州人。

    贾仲明说他与罗贯中“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罗贯中是个高才的文人。文人在元代备受压迫。他又是个有政治理想的人,天地会据《水浒传》“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来创立一个拜天地作父母、结异姓为兄弟的“洪家兄弟四海通”的秘密大结社。太平天国据《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传》两书写的掌握权力的军师来创立军师负责制的政体。从张献忠以至太平天国都采用这两书写的战略、战术,如果是纸上谈兵,哪能施之实战而有效?据这种种情况看来,罗贯中生当这个农民大起义时代,不应无所行动。但是,核以《录鬼簿续编》,罗贯中、贾仲明订交约在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在此以前,罗贯中似不能有何异动,否则如何能安居山东交游?他与贾仲明相别,假定为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到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复会。贾仲明未记复会在何处。考《录鬼簿续编》记汪元亨说:“至正间,与余交于吴门。”记邾仲谊说:“交余甚深,日相游览湖光山色于苏堤林墓间。”记陆进之说:“与余在武林会于酒边花下。”他与罗贯中复会当在苏州或杭州。他们的复会是偶然的相见,旋即分别。其时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前一年,陈友谅已给朱元璋打败,战死于鄱阳湖。后三年,张士诚给朱元璋攻破,被俘死^再过一年,朱元璋称帝,为明洪武元年(1368年)。这年八月,明军攻元大都,元朝亡,中国大定。罗贯中参加革命,当在这年以前。《明史》称朱元璋建国,首罗贤才,吴元年(1364年)设文武二科取士之令。洪武三年(1370年)八月特设科举。其时中国初定,令各行省连试三年,且以官多缺员,举人俱免会试,赴京听选。 [26] 如果罗贯中不是参加过与朱元璋为敌的农民起义,这正是封建时代读书人千载难逢的机会,何至反深闭固藏起来,连忘年交的贾仲明时经58年竟不知道他的生死下落?贾仲明是明成祖朱棣在燕邸时的文学侍从,甚为宠爱。罗贯中与他断绝音问,也说明了彼此所走是绝然相反的道路。我认为王圻说他“有志图王”因为碰到朱元璋才罢手,又有传说他曾经“客霸府张士诚” [27] ,都不能说是没有根据的。

    五 罗贯中撰著《水浒传》的年代

    贾仲明所撰罗贯中小传,说他乐府、隐语(即谜语),极为清新,还著录了他著的杂剧三种,却没有说到他著有小说,但是,我们却不能据此说那时罗贯中还没有撰著小说。有同志指出《三国志通俗演义》有些小字注中,注明三国时这些地方为“今时”何地,除了偶有误用宋代地名外,都系元代地名 [28] ,可知罗贯中在元末就撰著了小说。

    现在要考罗贯中撰著《水浒传》在什么时候?最权威的说法是明万历乙丑十七年(1589年)天都外臣(汪道昆)《〈水浒传〉序》说:“故老传闻,洪武初,越人罗氏,诙诡多智为此书。”汪道昆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与王世贞齐名。他又是徽州人,熟悉印书情况。他的说法,从明以来一直为众所信取。但是到今天,经我们考实,是要改正了。

    1985年夏,我寄拙著《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看〈水浒传〉著者和原本问题》请陈毓罴教授指教,承陈教授复书指示。其中关于《三遂平妖传》著作年代的考证说:

    廿回本《平妖传》第六回正文中云:“正值大尹在厅上断事,地方里甲 人等,解客人跪下,备说本人在刁通判府中,将不识姓名女子赶下八角井里去了。”又第十二回正文中云:“做公的与当坊里甲 一齐来捉这和尚,那和尚望人丛里一躲便不见了。

    按明初的里甲 制度是和黄册制度同时出现的,从某种意义而言,里甲制度之建立是由于推行使用黄册来管理户口和征调赋役之需要。其事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书》卷六十八《赋役志》载:“(洪武)十四年,诏天下府、州、县编赋役黄册。以一百一十户为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十户,名全图。其不能十户,或四五户若六七户,名半图。城中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里。里各编一册,册首为总图。”自此之后,“里甲”一词才被人经常使用,或称赋役,或指里甲之组织,或指里甲组织之首,即董理一里一甲之事者,除负责输役纳税外,还维持地方治安。《平妖传》是取后一义,即指里甲之首。

    由此观之,甘回本《平妖》应创于洪武十四年 (1381年)之后

    查《水浒传》第四十六回也记有“里甲”奉委检验尸首事说:

    知府随即取了供词,行下公文,委当坊里甲带了仵作行人,押了邻舍、王公一干人等下来,检验尸首,明白回报。

    陈毓罴教授对《三遂平妖传》成书年代的考证是铁定不移的。《水浒传》也用“里甲”一词,其成书年代,也必定在明洪武十四年后。陈毓罴教授发现“里甲”这条证据,给罗贯中《水浒传》成书年代,作出了不拔的定案。

    现在还要考查《三遂平妖传》、《水浒传》两书的著作时间,哪一部在先,哪一部在后?关于这个问题,明冯梦龙用张无咎的假名给他自己增补的《平妖全传》作序 [29] ,认为《水浒传》著作在先,《三遂平妖传》在后,说:

    王缑山先生每称罗贯中《三遂平妖传》堪与《水浒》颉颃,余昔见武林旧刻本止二十回,开卷即胡员外逢画,突如其来,圣姑姑不知何物;而张鸾、弹子和尚、胡永儿及任、吴、张等,后来全无施设;方诸《水浒》,未免强弩之末。

    所谓“强弩之末”,是用《三国志》诸葛亮说“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的话,就是说罗贯中先写《水浒传》,用尽了全力,到写《三遂平妖传》时就不行了。因此,对这个问题不能不先加考查。我近撰《关于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对勘出〈水浒传〉著者和原本的问题》看出《水浒传》从《三遂平妖传》移用这些赞词过来时有十一种情况:有全部照录的,有删掉多余的词句的,有根据不同场合而删削的,有为说明人物的历史而增加的,有为使与本书情节结合而增加的,有修改欠妥的词语的,有为使更妥切、更工整、更典雅而改的,有为使符合人物的身份而改的,有为区别仙凡的不同人物而改的,有据人物不同的境遇而改的,有为使与本书思想、立场、情节符合而改的。全部情况,都说明了罗贯中移用时或照录,或删,或增,或改,和怎样删,怎样改,都经过一番细心的斟酌,进行了慎重的处理的,所以才得如此妥切,如此允当。只有罗贯中本人改动自己的著作才能如此,别人是不可能的。冯梦龙增补《三遂平妖传》,就把原本的赞词,有的改成不通,有的把原意改错,有的认错了描写的对象,弄得牛头不对马嘴等等。这也就说明了罗贯中著《三遂平妖传》在前,《水浒传》在后。冯梦龙的说法,恰恰是把事实颠倒了的。

    据上所考,《三遂平妖传》的成书年代肯定在洪武十四年颁布里甲制度之后。《水浒传》成书又在《三遂平妖传》后。那末,《水浒传》成书年代的下限究竟在什么时候呢?

    近年同志们提出“南京建康”这一地名来讨论《水浒传》的成书年代。 [30] 《水浒传》第四十一回说马麟“祖贯是南京建康人氏”。第四十四回说石秀“祖贯是金陵建康府人氏”。第六十五回说张顺母患背疾,“得建康府安道全手到病除”。考三国吴孙权建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晋改名建康。隋改置丹阳郡江宁县。五代吴武义二年(920年)改设金陵府,南唐昇元元年(937年)改名江宁府,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又改为建康府,元至元中为建康路,天历二年(1329年)改名集庆路。 [31] 元至正丙申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取集庆路,改为应天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在这里建都,称为南京。初有意徙都于北宋故都开封,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放弃迁都打算,改南京为京师。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明成祖朱棣建北京于顺天府(今北京市),又改南方的京师为南京。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改北京为京师,南京称号仍旧不变。 [32] 明代洪武、永乐间曾二次改称南宋建康府为南京。上面已经考明《三遂平妖传》撰著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后,《水浒传》又撰著于《三遂平妖传》之后,则《水浒传》称南宋建康府为南京,罗贯中断不是在洪武十一年前写,也不是在洪武十一年正月改称京师后写,而是在永乐元年正月再称南京后写的。这里边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四十一回作“南京建康”,四十四回又作“金陵建康府”呢?建康府之上,本来是毋须加什么隶属的地名的,只同六十五回那样称建康府便得了。而这两回一用今地名,一用古地名加于其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不统一的呢?我想有两种可能:一种情况是永乐元年前罗贯中已经把《水浒传》写成了,当时两处都同作金陵建康,后来永乐元年改地名了,由于老年人记忆遗忘,他只记得写马麟这一处,而忘记了写石秀那一处,所以只改了一处,而漏了另一处。但也不排除另一种情况,就是罗贯中写到四十一回时正是永乐元年,他见改了地名,就用新地名写了,但他还是古地名熟,而且这不是一个有忌讳的名称,意识上不存在警惕,所以在四十四回里,不觉又写上古地名了。如果是后面这种情况,永乐元年罗贯中写《水浒传》写到四十一回,全书还有三十回未写(照百回本回数计算)。据上考年岁计算,他这年是81岁。古今来常有耄年的作家、学者,“莫道桑榆晚,余霞尚满天”,奋笔耕耘不停的。罗贯中便是到八十五六岁才完成他的这部杰作《水浒传》,也不是不可能的。

    现在,我们对罗贯中《水浒传》成书年代,可以作出初步结论,改正汪道昆成书于明洪武初之说,为成书于明洪武二十年后至永乐初,约当1387——1407年这段时间。

    * * *

    [1] 明沈德符《野获编》说:“武定侯郭勋,在世宗朝,号好文多艺。今新安所刻《水浒传》善本,即其家所传,前有汪太函序,托名天都外臣者。”案汪太函即汪道昆,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著有《太函集》一百二十卷。《明史》有传。

    [2] 明人钱希言《戏瑕》卷三《赝籍》说叶昼伪托李贽名,“刻画摹仿”,批点《水浒传》等数种传奇。今人有据钱说认容与堂《忠义水浒传》李贽评为叶昼伪托的。案李贽《与焦弱侯》信说“《水浒传》批点得甚快活人”(见《续焚书》卷一),是李贽确有批点《水浒传》的事。而容与堂本批,与李贽思想、作风、文笔吻合,叶昼“刻画摹仿”,哪能神合至此?钱说不应随便置信。陈洪《〈水浒传〉李卓吾评本真伪一辨》(载《南开》1981年第3期)、龚兆吉《〈容本〉李评为叶昼伪作说质疑》(载《水浒争鸣》第2辑),都对此进行了考证,提出证据,认为钱说不可信。

    [3] 陈中凡:《试论水浒传的著者及其创作时代》,见《南京大学学报》1956年1月号。

    [4] 章培恒:《〈施耐庵墓志〉辨伪及其他》,见《中华文史论丛》1982年第4期。

    [5] 何心(陆澹安):《水浒研究》。

    [6] 刊于《学术月刊》1984年第10月号。

    [7] 《〈水浒传〉研究的新成果————介绍罗尔纲《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看〈水浒传〉的著者和原本问题》,《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85年9月1日第145期。

    [8] 《水浒传》与《赵(宋)太祖龙虎风云会》两书对勘,系用何心(陆澹安)《水浒研究》成果,特记明于此,并此致谢。他所释第四处相同说:“大约罗贯中用惯了‘八十万禁军’五个字,所以不知不觉也用到石守信头上去了。”案《赵(宋)太祖龙虎风云会》撰著在先,《水浒传》撰著在后,何心的说法是把先后倒置了。第五处解释白衣秀士为“不第士人”之故,也对王伦事失考。这两处本书都改正。

    [9] 见何心《水浒研究》二《水浒传》的作者。

    [10] 容与堂本“这”误作“口”,此处据天都外臣序刻本改正。

    [11] 容与堂本“霸”误作“伯”,此处据天都外臣序刻本改正。

    [12] 章学诚:《丙辰札记》。

    [13] 陶成章:《教会源流考》。我编的《天地会文献录》收有此文。

    [14] 见拙著《太平天国史》卷二十六《政体志》。

    [15] 据清人刘銮《五石瓠·〈水浒〉小说之为祸》。

    [16] 姚莹:《中复堂遗稿》卷五《复贵州黎平府胡》。

    [17] 张德坚总纂:《贼情汇纂》卷五。

    [18] 刘贵曾:《余生纪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抄本。

    [19] 这一条证据,是周维衍《水浒传》的成书年代和作者问题》(见《学术月刊》1984年7月号)考出的。

    [20] 案这部《录鬼簿续编》,附在天一阁藏的明写本钟嗣成《录鬼簿》后,无著者姓名,从全书考察,此人即为钟嗣成《录鬼簿》补撰吊曲的贾仲明。

    [21] 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元钟嗣成著《录鬼簿》附明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著录。

    [22] 日本尊经阁文库藏,据《说唐》陈汝衡《前言》。

    [23] 据清康熙《寿张县志》卷八《艺文志》曹玉珂《过梁山记》。

    [24] 这两条述《水浒传》大量用山东方言的话,采自山东《大众日报》李永先《〈水浒传〉与山东》,见《水浒争鸣》第4辑,谨此致谢。

    [25] 上面这四条论述《水浒传》记山东事物风俗习惯,也是录自李永先《〈水浒传〉与山东》一文。第三条记王婆请潘金莲做寿衣,因对原文换了语气,又原文说:“闰年闰月”,夏历只有闰月,无闰年,把闰年删掉,所以这一条不加引号。谨此注明。

    [26] 据《明史》卷七十,志第四十六,《选举》二。

    [27] 顾苓:《塔影园集》卷四《跋〈水浒图〉》。

    [28] 见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刊印的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章培恒、马美信《前言》。

    [29] 张无咎是冯梦龙的假名,为袁行云考出,徐朔方加以补充,见徐朔方《〈平妖传〉的版本以及〈水浒传〉原本七十回说辨正》,载《浙江学刊》1986年第3期。

    [30] 见张国光《〈水浒〉祖本探考》、《〈水浒〉祖本非元末明初作品续辨》(均见张国光《文史研究论文选》)、李永祜《〈水浒〉中的地名证明了什么?》(见《水浒争鸣》第4辑)、周维衍《〈水浒传〉的成书年代和作者问题》等论文。

    [31] 以上建康的建置沿革,据周维衍《〈水浒传〉的成书年代和作者问题》。

    [32] 据《明史》卷四十《地理》之《京师》、《南京》、《应天府》三条记载。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