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十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墅在虎邱下塘甫裏祠傍。乾隆五十一年司馬陸肇域建,中有清風亭、桂子軒、鬥鴨池、四美樓諸勝,錢大昕記。(任兆麟錄。)

    辟疆小築在甫橋南,道光二十年明經顧沅建,相國阮元題並書,太史嚴保庸記。中有藝海樓,總督陶澍題,祁寯藻書。沅藏海內書籍及名流書畫於此,並有吉金樂石之齋,姚元之題並書;傅硯堂,林則徐書並跋;金粟齋、金石聲書;吟香閣、白雲深處、心妙軒、據梧樓諸勝,為名流文宴之所,前即蘇文忠公祠。

    釋默可塔在法會庵池上。默可字杲堂,性至孝,有梵行,能詩工書。

    祗園蘭若在虎邱東山浜,即石像藥皇院,雍正初建,已圮。嘉慶二十四年,僧鏡堂奉母隱居重建,麵溪對山,為畫舫爭集之所。

    申氏宗祠在郡廟東對門,(文定公特祠後。)祀元處士敏三暨配郭一娘等,歷世皆祔。明崇禎元年建,歲暮義莊祭之。(申元鈺錄。)

    三縣汛地在城四十三處,設百總守之。城外隸吳縣二十三處,隸長洲十三處,隸元和二十五處。又太湖營所隸吳縣二十一處,隸長洲一處。

    越公井在治平寺前,上徑一丈八尺,石闌如屏,文不可辨。又有唐廣明元年,僧茂乾述大唐楞迦殿後重修吳朝大井記,略曰「惟茲巨井,吳誌坐當橫山艮位,越來溪西百步。隋開皇十年,越國公楊素築城,創斯井焉。時屯師孔多,日飲萬人,邇來三百餘年,邑則改,其道不革(下闕)。」

    楊素橋在新郭,素築城時建。

    要離墓在梵門橋寶月庵側,明鄉賢李鴻宅,後歸吳尚書一蜚居之。堂下見石槨,傍有古要離之墓碣,明巡按高出題。今廢為隘巷,名蕭家園。道光七年,大府訪梁鴻墓,掘土曾見此碑。

    古旗纛廟在衛弄,即今薑太公廟。康熙初,移建教場左,祀軍牙六纛之神。定例,霜降黎明,營衛各官致祭。祭時演放火槍陣,俗名信爆,能除不祥。(顧祿《清嘉錄》。)

    元和倉大門外古青石,即宋舊倉儀門古跡。橫金下塘,田間有大石礎,甚占。是成濟觀址,今地名道觀弄。

    渡僧橋下石刻有「咸淳十年十月,僧元愷等募緣重修」十四字。(《養屙錄》。)

    明忠臣霍山教諭、崇祀鄉賢、名賢、忠義等祠、諡烈湣龔元祥暨配張孺人墓在九龍塢薦福寺前。子炳衡祔,婢冬女從葬,同殉節。

    明忠臣昌平州吏目郭永昌暨配徐孺人、並湖廣布政司知事郭紹申暨配金孺人二墓在蠡口。(隸辰邑上四都二十八圃嘉字圩。)

    明忠臣和陽衛經歷、崇祀鄉賢、名賢、忠義、名宦等祠毛維張暨配史孺人墓在東龍池。(隸吳邑十二都十三圖伏此字圩。)

    明忠臣守備、崇祀忠義、恤忠、名賢等祠、諡烈湣陳於王暨配陶、張二宜人墓在傳溪橋炭團場。(隸辰邑九都二十一圖裳字圩。)

    明處士習覺暨配王氏墓在北園十廟後。子翀配張氏,孫贈通議大夫鶚配黃淑人俱祔,元孫少詹事寯立碣。(周元英錄。)

    明處士顧雲暨配王氏墓在唯亭宋家浜景字圩。子俸配張氏,孫應麒配陳氏,曾孫贈通議大夫崇祀鄉賢祠所載,配魯淑人俱祔,方拱乾誌。

    鄉賢贈文林郎生員顧予壯暨配沈孺人墓在香山蓋字圩。子武進教諭嗣雍,孫孝於貢生大鵬俱祔。

    名宦寶慶知府顧用霖暨配宋淑人、副趙淑人、章、欽二孺人墓在金雞墩惟字圩。子甘涼道恤贈太僕寺少卿、崇祀名賢祠爾昌、配宋淑人、副某氏俱祔。

    名宦新會知縣顧嗣協暨配鄒孺人墓在黃天蕩西板橋,弟庶吉士、崇祀名賢祠嗣立暨配徐安人、副沈、陳、金氏墓在南首。子筤{賁},係森緒、孫詵、孫詒、孫蘭俱祔。(四條顧達尊錄。)

    明處士尤聰暨配陸氏墓在官山蔡店。子旌表孝義挺秀,配李氏,孫崇祀鄉賢祠贈檢討瀹,配鄭安人俱祔。

    鄉賢翰林院侍講尤侗腎配曹宜人墓在姚姊塢。子賢善珍,配邱安人、副歸氏,生員瑞,配蔣、鄭、金氏俱祔,沈德潛誌。

    萬縣知縣尤世求暨配華孺人墓在小茅山。世求有詩名,多治行。(三條尤正浩錄。)明儒士程淳泉、妻胡氏墓在體善堂東,有碣。

    贈奉直大夫戈楙敬暨配節婦張宜人墓在金杏橋。子監生寅植、配節婦袁氏祔。

    山東按察使狀元、崇祀名賢祠石韞玉暨配蔣淑人墓在西磧山祖塋西,門人總督陶澍誌。

    處士夏暈墓在葑門外井銘橋,翠立品敦行,工蘭竹,顧承誌,門人謝上珍立碣。

    州同陳大琛暨配胡宜人墓在白馬磵。大琛力行善舉,獨建石獅涇內村橋,顧震濤誌。

    贈奉直大夫顧兆年暨配吳宜人墓在梅灣珠墩。子太史寅,配吳宜人祔。兆年敦善行、有詩名。(六條顧維塘錄。)

    名宦餘姚知縣張吉安暨配王孺人墓在珠圓山萬青字圩。石韞玉表,王學浩誌。(陸毓麟錄。)

    翰林院侍講、崇祀名賢祠繆彤暨配顧、李二宜人,副邱安人、何、王、范、馬孺人墓在竺山,郭瑪誌。

    封朝議大夫瞿連壁、暨配□恭人墓在長涇廟,錢大昕誌。(二條彭蘊璨錄。)

    二呂先生祠在長元學儀門西首,祀宋儒呂希哲、祖謙,向在陽山及圓妙觀東。久廢。乾隆三十一年郡紳沈德潛,汪鼎煌、虞炳、美基,呂日起請移今所,增祀學師呂繼,德潛記勒石。道光六年韓崶、謝騤、蔣希賢、應楨、汪翼銘、胡鳳儀、顧震濤等重修,崶重書祠額,十二年蔣庭英、庭桂重修。

    鄧武順王祠在長元學東偏,祀明功臣愈,向在唯亭,久廢。乾隆二十六年,訓導李良弼,請移今所,良弼記勒石。嘉慶三年,郡紳韓是升、蔣華、潘文起、王煦、王丙重建。道光十三年,韓崶、彭希鄭、蔣翼聖、徐循仁、顧震濤、蔣庭英、庭芬再建。

    舒巡按祠在長洲學明倫堂後,祀創學明名宦御史汀。隆慶二年,知縣周良臣建。以是時有功移學諸公王庭、吳世良、張道、邊楒、王文儒、包梧、陳一德、牛佐、蕭之佐(見朱希周《遷學記》)配。國朝康熙六十一年,紳士公修,增祀學師王瑀、侯文熺。乾隆初,談思永、沈德潛繼修。道光十四年,蔣賡填、庭英、庭芳、顧震濤、吳元潤等修。

    廣鄉賢祠在長元學東偏,祀汪琬、韓炎、顧希哲、張大受、惠士奇、尤侗,宋實款。乾隆三十年,長洲縣許治,元和縣周鳳岐,郡紳沈德潛、汪鼎煌、虞炳、美基、金三才、莊誠立、徐鳳喈請建,德潛記勒石。嘉慶二十二年,巡撫胡克家、郡紳韓崶、吳慈鶴、蔣升瀛、彭蘊琨、潘師升、蔣敬重建。石韞玉書題匾曰「後進之師」。聯曰「作者七人,仕學皆成盛業。奮乎百世,鄉邦長誦清芬。」道光十二年,石韞玉、韓崶、尤興詩、吳廷瓚、蔣賡塤、希賢、何桂馨、尤覲宸、顧震濤、蔣庭英等重修,增祀何焯。公題聯曰「作者七人,後賢不讓前賢,間此學修型裏黨。奮乎百世,特起自多繼起,允宜推廣薦馨香。」(四祠紳士公捐辦祭。)

    沈中丞祠在官浦,祀明鄉賢林,徐崧有詩。(《百城煙水》。)

    張純忠公祠在謝宴嶺,祀宋團練使選,建炎中敕建。明崇禎十六年,裔孫起文移建盛家浜。國朝順治十五年,江南提學裔孫能麟重建。乾隆四十五年,葵根、家雋重修。道光十九年,英載等重建。(俞孝庭錄。)

    白蓮觀音堂在穹窿山顧家宕,明天啟中,里人徐邵建。晉高僧竺道壹塔在虎邱山南。陳高僧智聚塔在虎邱南嶺,唐虞世南誌。

    唐高僧智炎塔在虎邱東嶺。又法恭塔在南嶺,劉子翼銘。又元和塔在東山,崔恭碑。又辨秀塔在西寺松門,釋然誌。又慧頵塔在西嶺。(三條顧湄《虎邱志》。)

    唐齊翰律師塔在南嶺,釋皎然銘。(《抒山集》。)

    封禮部尚書戶部主事欽加四品卿銜潘奕雋暨配史、沈二夫人,副徐、陳二孺人墓在張家橋。(隸吳邑二上三都一圖上字圩。)孫爾準誌。(潘遵祁錄。)

    贈體仁閣大學士刑部郎中潘奕藻暨配吳夫人、副陳孺人墓在綠桐橋。(隸長邑九都十六圖賓字圩。)顧元熙誌。子中書贈郎中世榮暨配顧、陸二恭人、副郭孺人祔,湯金釗誌。

    贈武英殿大學士職附貢生潘奕基暨配黃夫人、副陳孺人墓在段涇,(隸元邑二十三都四圖貴字圩。)朱綬誌。

    即用郎中潘曾彥暨配陸恭人墓在廟橋浜馬莊,周岱齡誌。(三條潘曾琦錄。)

    贈奉直大夫貢生蔣重光暨配趙、張、孫三宜人,副陸、黃二孺人墓在北洋涇辰字圩,彭啟豐誌。

    贈中議大夫貢生蔣含光暨配章、副陳二淑人墓在陳公橋往字圩,萬承風誌。(二條蔣錫寶錄。)

    處士張錫祚墓在靈岩山前,有「詩人張永夫之墓」七字碣,陳炳書。(顧道銶錄。)

    娑蘿樹在集福巷內,宋人手植。一在馬醫科申文定公祠內,葉如榆,七葉並生。又曹堂巷口毛氏宅內一樹,棗花榆葉椒實,味甘而香,盛於秋初。

    古紫藤在橫金寂照庵,又在元墓山司徒廟外,並宋人手植。潭西程園,西跨塘葉園,五聖閣前迎春坊,虎邱後山紫藤浜,甪直鎮菊花亭,獅子口苑橋東,天平山池傍,朱家莊古雪庵,虎邱席場弄,(開白花。)並元明人所植。

    金錢松在百家巷內松隱庵,元人手植。(三條江沅錄。)

    千佛堂有三:一在潘儒巷長當弄觀音庵,一在泮環巷蒲帆庵,一在李王廟塔影庵。道光十九年,巡撫裕謙奏毀三縣尼庵壹伯肆拾所,留此叁處收供聖像,飭善堂紳士奉香火,不令僧道尼居之。

    安仁分局即長當弄觀音庵。道光二十一年,紳士董國華、蔣慶均、黃壽鳳、陳廷誥、黃讚元等呈請改立。

    宋尼妙總塔在虎邱山東北達本庵。妙總字無著,蘇公頌孫女,紹定三年葬此。

    宋高僧紹隆禪師塔在虎邱東山浜,徐林銘。元至大二年,釋圓至重修,趙孟頫記。國朝乾隆五十一年,釋祖通重建,江藩記。徐家青,西瓜名。生虎邱山,味甘松脆,種最佳。

    吟嘯樓在青山橋西,朝議程秉義所築,臨堤高敞,畫肪明燈,皆集其下。額曰「仙侶少留處」。聯曰「吟風嘯月無雙士,綠水青山第一樓。」金勻善書題。秉義能文好客,著有《紅豆詠》、《梨雨集》。

    校詞讀畫齋在白堤星橋南,茂才戈載所築。載,孝子寅襄子,世居楓橋,父子並有文行,著述甚富,以詞名世。道光壬辰移此,韋光黻書額。

    二仙亭在虎邱山。嘉慶三年,浙紳王世陛、曰桂建。鑿石為亭,壁嵌石刻呂岩、陳搏二仙像,柱聯有「夢中說夢原非夢,元裹求元便是元。」龍虎石在虎邱後山小武當。

    四面觀音在虎邱山,明嘉靖三十一年塑像建殿。國朝乾隆十九年,僧性海重建。五十九年,僧文烽通重修。秀水舉人王仲、瞿室、金禮贏製。柱聯曰「水光三昧,月光三昧,為勘破廿四圓僧眼目;當年海國潮音耳觀門門,裝幾個居十宰官婆子相。現夫人身,現命婦身,且放下八萬母陀手臂;今日虎邱山寺春風麵麵,看一班紅男綠女大家參。」

    三仙閣在虎邱山。康熙二十七年,王玉鼎購放鶴亭址建。金俊明記。上奉文昌、呂祖、張仙,下祀壽星、孫臏、冷謙。嘉慶三年,王世陛、曰桂重建,王曇記。

    小元墓在野芳浜,即佛華禪院。明崇禎十六年,鄧尉僧宏壁建,寺中荷花最盛。朔州知州蔣深墓在黃土橋。封平陽知府議敘同知蔣棨墓在申家莊。

    贈歸德知府刑部員外郎蔣曰梁墓在長涇廟。

    封湖廣道御史蔣曾爚暨配陸淑人墓在連城橋,王宗城誌。(十二條《白堤倚棹錄》。)

    「府學」二大隸,宋淳熙三年,陳文蕙書。「鶴竹」二大篆,宋慶元二年,蘇唐卿書。「明倫堂」三大字,明洪武六年,滕用衡書。「龍門鳳池」四字,胡鑽宗書。(顧瑜錄。)

    古六角泉在錢家磡,亢早弗竭,水清味甘。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