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国和日本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就把他们藏起来,不受协约国的残忍迫害。要不然,德国人遭受的痛苦会更惨烈。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后根据《凡尔赛条约》没收私产的做法跟此前不同。这表明,在没收私产这一点上,所有参战国都跟布尔什维克人观点一致。李佳白在书中摘录了两份声明,一份是威尔逊总统请求国会同意宣战。威尔逊说道:“我们应该冷静理智地开展军事行动,恪守原则,主持公道。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有这方面的自信。”另一份是参议员希契科克写的。“一战”结束后一天,他和总统威尔逊在一起,了解《凡尔赛条约》的签署情况。他说:“通过这份条约,以后我们还能得到特别重要的东西。目前,在违反所有国际法和协议的情况下,我们已经处置了德国在美国的10亿美元财产。这些都是《凡尔赛条约》所批准的。”[15]欧洲协约国也从中获得了类似的好处。办法是:引导中国参战。理由是:捍卫正义。

    我们已经了解到,英法两国从中国宣战中得到了好处。日本从中得到的实惠跟他们不太一样。

    控制北京政府的北洋军阀完全听命于日本人,对日本入侵无可奈何。西方列强全都忙于战事,把中国出卖给日本,换取日本中立表态。1914年11月,日军攻下青岛,德军投降。这样一来,日本就不能算是交战国了。南方政府以及北洋政府中的所有开明人士都反对那些攫取中央政权的党派。1918年3月,中日签订陆海军协议。官方从未公布过这些协议文本。从米勒德的书中我们才了解到协议内容[16]。通过这些协议,日本人以满洲、蒙古军事需要为幌子,派兵驻扎中国领土,获得了东清铁路控制权,最终又将北满洲收入囊中,让中国北方广大地区唯命是从。为达到上述目的,日本谎称,自己之所以采取军事行动,是为了打击布尔什维克党。这个借口可真会找。

    找到这个借口后,日本人满心欢喜,放怀向前。1918年,他们向中国放款2.46亿日元,约合2500万英镑[17]。中国卷入内战,交战双方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欧洲参战国那样,情愿出卖自由换取胜利。但协约国突然获胜后,欧美腾出精力,牵制日本,这真是日本的不幸。然而,出于种种原因,《凡尔赛条约》签订后,欧美才开始行动。和谈中,英法两国因为都和日本签有秘约,不得不去支持日本。威尔逊总统和以前一样,为了筹办国际联盟,情愿牺牲一切。日本表明,如果不能占有山东,就不会加入国际联盟。蓝辛写了一本书,记述了谈判过程。有一章写的就是日本的这种态度,是这本书中最为精彩的篇章[18]。《凡尔赛条约》第156条规定,“德国为日本放弃在山东的一切权利、所有权、特权。”[19]虽然威尔逊总统对这种严重损害公平的做法表示同意,但参议院拒绝签署《凡尔赛条约》,把山东问题拿到华盛顿会议上来谈。中国赴凡尔赛代表自始至终都不接受山东条款,而且得到“少年中国”学派的舆论声讨[20],最终拒绝在条约上签字。他们感觉为了加入协约国,拿出一个省份作为犒赏,简直不可理喻。其他协约国也都认为这种做法极不公正。这就好比是美国人帮英国人打仗,英国吞并弗吉尼亚犒赏美国,或者法国以同样借口吞并英国肯特郡那样。

    “少年中国”发现可以引导大众舆论,壮大反日声势。1919——1920年的北洋政府落在亲日派安福党手中。但在1920年夏天,安福党遭到驱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少年中国”群情激昂,影响了驻扎在北京的将士。安福党党魁前往日本公使馆避难。自此之后,北洋政府不敢公然献媚日本,总想得到美国人支持。日本不择手段巩固在山东的地位,但心里很清楚,美国可能随时再提山东问题。华盛顿会议刚定下来,日本就频频找中国谈判,希望在会议开始之前就解决这一问题。但中国很明智地拒绝了日本幻想出的特许权要求,坚持让日本无条件撤军。在华盛顿,双方都同意接受英美联合调停。美国大众舆论施压,促使美国政府在山东问题上态度坚决。我了解到,英国代表团大体上也和美国站在一边。日本得到了一些特许权,但如果美国在山东的利益还能再维持五年,日本人得到的特许权就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就这一话题,我将在《华盛顿会议》一章深入去谈。

    有一个问题华盛顿会议不愿涉及,但对远东事关重大。这个问题就是苏俄问题。在1922年热那亚会议以前,外交界心知肚明,装糊涂不提苏俄这个国家,但布尔什维克一贯“狡黠”,对这个糊涂不买账。布尔什维克党的存在让美国很尴尬。因为,和日本发生争执后,美国不情不愿,但又不得不与苏俄结盟。日本对苏俄所作所为一向跟其他强国一样恶劣。在捷克斯洛伐克发生暴动之际,协约国联合占领海参崴,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全都撤兵,只剩下日军无动于衷。如今,贝加尔湖以东,包括海参崴在内的西伯利亚部分成立了一个国家,定名为远东共和国,首都立在赤塔。日本反对建立这个共和国。虽然理论上而言,这个共和国不是布尔什维克掌权,但实际还是他们执政。日本扶持了一批高尔察克式人物,比如谢苗诺夫、霍尔瓦特、恩琴等为日军卖命,都以失败告终。但日军仍在海参崴盘踞,并占领了海参崴所在的滨海边疆区一大部分区域。不过,占领军一直强烈表示希望撤退。

    布尔什维克执政之初,俄国人失去了北满洲。目前,该地区受日本控制。中国人和布尔什维克反对派组建了董事会,双方各占半数,管理东清铁路。该铁路贯通满洲地区,连接西伯利亚铁路。1914年前,北京和欧洲还不通铁路,这让在远东做生意的欧洲人很是苦恼。不通铁路意味着从北京写信或旅行到伦敦本来两周时间就够了,现在得花上五六星期才能到。欧洲人最开始以为错就错在布尔什维克人身上,但后来渐渐意识到,真正的原因是东清铁路受布尔什维克反对派控制。美国各阶层也对这条铁路线感兴趣,希望国际共管。与此动机类似,美国万德利普集团也在勘察加半岛和西伯利亚东部获得了渔业特许权。这让那些希望在西伯利亚获得利益的美国人迫切感到要跟俄国人交朋友。如果日本跟美国开战,布尔什维克很有可能抓住这次机会,解放海参崴,恢复俄国以前在满洲的地位。

    当然,布尔什维克很同情中国青年学生,热情支持他们。如果布尔什维克能够帮助中国学生渡过现在的难关,就很有可能得到亚洲所有进步人士的认可,那些希望亚洲摆脱列强暴虐统治的人也会肯定他们。华盛顿会议没有邀请布尔什维克人参加,因此他们没有签订会上通过的任何一个协议。所以,布尔什维克有可能做到公正无私,让日本、英国、美国的野心受挫[21]。美国跟其他列强一样,都有野心,只不过他们意在经济不在领土罢了。如果美国在远东获胜,中国必将美国化。到那时候,中国外面会套着政治自由的外壳,但里面会拴着经济文化的枷锁。苏俄还不够强大,不能以这种方式主导中国,但有足够力量为中国争得某一方面的真正自由。当然,从目前来看这还只是一种可能。但我们要记住这一点。因为,如果大家都不愿记住这一点,把苏俄当作微不足道的力量,那么以何种方法解决远东问题都不会长久。但苏俄究竟要在中国事务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现在还预见不到。

    * * *

    [1]关于这个话题,乔治·格里森(George Gleason)在《日本之我见》(What Shall I Think of Japan?)第174——175页写道:“这张照片拍的是汉阳的钢铁厂。汉阳、武昌、汉口三地是长江上游商业中心,人口150万。汉冶萍公司拥有大冶铁矿一大部分矿山。大冶铁矿位于汉口以东80英里,有水路、铁路相接。矿石中含有67%的铁,堆成的矿山高达500英尺,年产量100万吨,能供应700年(很可能言过其实)。冶炼炉中烧的煤来自萍乡,走水路200英里就能到。1913年,萍乡煤矿有5000名矿工,产煤69万吨。日本人估计,这一矿脉年产100万吨,至少能挖500年……因此日本人想进入并控制中国腹地这一重要地点。很多年来,英国一直把中国腹地当作自己的特殊贸易领地。”格里森是美国人,不是英国人。对这一话题,科尔曼的《揭开远东的面纱》中的论述最为精当,参见第十至第十四章。

    [2]参见陈友仁信函,刊载于1921年10月20日《日本每周纪事报》。

    [3]体现这份协议的照会摘自蒲雷的《日本外交政策》第141——142页,乔治·艾伦与昂温出版社1920年出版。

    [4]关于这个话题,现任日本驻英大使林权助男爵对科尔曼说:“加藤友三郎子爵给中国送去一份照会,内容包含五部分。随后又给英国送了一份,据称是中国那份的复制。但给英国的那份只有四部分内容,完全隐去了第五部分内容,直接违反了英日同盟所签协议。加藤做的事情,想必不用我解释,你比我更清楚。就正直诚实而论,他的行为愚不可及,让人难以置信。”(《揭开远东的面纱》第73页)

    [5]二十一条要求原文及修改稿,连同双方谈判意见,印在《民主和东方问题》(Democracy and the Eastern Question)附录2,作者是托马斯·F.米勒德(Thomas F. Millard),乔治·艾伦和昂温出版社1919年出版。

    [6]山东问题各阶段涉及文本印在程锡庚所著《现代中国》的附录2、3、9中。关于《蓝辛石井协定》,参见前引格里森著作第214——216页。

    [7]三本美国人写的书记述了关于这件事的官方秘史。这三本书分别是:《美国外交官在中国》(An American Diplomat in China),芮恩施(Paul S. Reinsch)著,道布尔戴出版社1922年出版;《民主和东方问题》,托马斯•F.米勒德著,乔治•艾伦与昂温出版社1919年出版;《中国:禁锢乎?自由乎?中国困境之研究》(China, Captive or Free?),尚贤堂创办人李佳白(Gilbert Reid)神父著,乔治•艾伦与昂温出版社1922年出版。

    [8]参见米勒德著作第99页。

    [9]参见蒲雷《日本外交政策》第23页及后页;科尔曼《揭开远东的面纱》第五章;米勒德著作第三章。

    [10]参见米勒德著作第64——66页。

    [11]前引李佳白著作第114——115页;程锡庚著作第343——346页。

    [12]程锡庚《现代中国》附录3第346页收录该照会,还收有其他文件。这些文件与日本和协约国谈判有关,内容涉及对德国在山东以及赤道以北南海岛屿权利的处置。

    [13]中国是怎样一步步走上宣战这条路的,李佳白对此有精彩阐释。参见前引著作第88——109页。

    [14]李佳白在其著作第108页引用了公开信的部分内容。

    [15]前引李佳白著作第161页第七章。该章节标题为“影响中国的商业竞争”。那些执迷不悟,以为协约国诚实正直、慈悲为怀,没有巧取豪夺的人都应该读读这一章。

    [16]第421——424页附录3。

    [17]贷款明细出自董显光于1918年撰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1918年的中国财政”,最早发表于1919年《北京导报》第61——62页。辛博森的《中日两国真相》也记述了这一明细,并作了评论。

    [18]蓝辛书中讨论日本问题的部分遭到痛批。添田寿一博士以日本人视角写了一本小册子,名为《山东问题和日本一事》,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21年6月出版。我认为,只要不是日本人,都不会认同添田寿一博士的观点。

    [19]参见山东条款。全文出自程锡庚《现代中国》第360——361页,克拉伦登出版社出版。

    [20]刁敏谦的《觉醒的中国》(China Awakened,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22年出版)第九章“学生运动”详细描述了这一舆论声讨。

    [21]苏俄致函各强国,抗议华盛顿会议对东清铁路的讨论方案,认为这一问题只有中俄可以讨论。还宣布,苏俄完全有行动自由,得到各国对俄国劳动人民权利的尊重,并提出与这些权利相一致的要求(《每日先驱报》1921年12月22日期)。这是一种新式帝国主义。修筑东清铁路的不是“俄国劳动人民”,而是中国苦力工人。苏俄贡献的是资本。但我们惊奇地发现,布尔什维克认为,贡献了资本,就能继承资本家的权利。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