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天京之变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的吉安已经失守,鄱阳湖地区的将领周凤山不具备足够的将兵之才,江西重镇樟树镇被攻破。更糟糕的是,周凤山的溃兵一路奔逃到南昌城里,城内顿时人心惶惶,居民四处逃散,人口骤减。另外,铅山和饶州的驻守官兵也弃城而逃,撤退到南昌。这下曾国藩只能亲自出马重整周凤山部队,安抚百姓。同时他向湖南求援,湖南巡抚骆秉章计划打开醴陵到萍乡以及浏阳到万载之间的两条通道,然后兵分两路前去增援。

    与江西巡抚商议后,曾国藩又上了一道奏疏,向咸丰帝陈说了当时的状况。江西东部南部已全部落入太平军之手,广东盗匪又窜入了南部的赣州,两广总督应该设法应对。罗泽南应调回江西。饷银问题也亟待解决,他们请求朝廷命江海关拨付10万两白银以充军饷,并将空白官凭交给他们,以便在江西卖官筹钱。如果咸丰帝、御史或其他人看到奏疏后出言指责,他们应该回想一下,曾国藩手下只有11000兵力,而且这些官兵已经很久没有拿到薪俸,而他们要面对的敌人是石达开、胡以晃这样强悍的将领,这些将领手下的军队可以靠抢掠度日,而作为朝廷命官的曾国藩当然不能采取这种手段,在兵力和军饷都极度欠缺的情况下,他寸步难行。曾国藩筹措军饷的措施丝毫没有得到地方官员的支持,江海关处于洋人控制之下,抽取关税又会引发外交问题,抽厘助饷是否有效也值得怀疑,湖南、湖北、安徽和江西的财政收入还需挪作他用。咸丰帝将军饷问题交与户部解决,此举相当于让曾国藩的请求石沉大海。在这样的情况下曾国藩都没有甩手而去,已经算得上奇谈了。

    好在援军终于还是陆续赶来了。应曾国藩父亲的请求,胡林翼派出了4000湘军,在曾国华的率领下奔赴江西。增援的消息被封在一枚蜡丸里,由信使带来。援军在瑞州遇阻,耽搁了一段时间,但九月初湖北派出的部队抵达后,他们一同攻下了瑞州。当时瑞州太平军的主帅应该是石达开,曾国藩本希望援军能在攻城时俘虏翼王,但被他逃脱了。

    就在援军攻打瑞州的时候,曾国藩的部队收复了南康和饶州,江西与两湖之间的交通再次打开。6月6日,杨载福率新舰队抵达九江。但曾国藩接到情报,太平军正在南昌城以南的四府修造船只,用于内河及浅水航行,打算趁夏季水位猛涨之时顺流而下攻打南昌。这一情报让湘军非常担忧。后来太平军的确来攻打南昌了,但被湘军水师击退了。

    援军到后,饷银需求更大了,曾国藩和江西巡抚再度陷入绝境。当时北方已脱离战乱,于是两人奏请朝廷,每月从山西和陕西两省调拨3万两白银作为正在攻打瑞州的湘鄂援军军饷。

    援军攻打瑞州期间,曾国藩离开南昌前去坐镇,突然接到奏报,称在赣东围攻抚州城的官兵大败。这个消息无疑给了曾国藩当头一棒。围攻抚州的这支军队算得上身经百战,与太平军交手52次,未有败绩。守饶州以保鄱阳湖区,守广信以保浙赣通途,都需要依靠抚州重镇,部队辎重运输也必须经过这里。抚州城内的太平军是10月15日突然发起突围的,他们与赶来的援军合力击败了官军,攻占了对方的营地。官军在慌乱中撤往南昌,再度引发省城骚乱,还波及了赣东的广信和建昌两府。曾国藩不得不火速返回南昌安抚百姓,并主持广信的防御。

    11月22日,建昌的清军大营遭太平军攻打,福建的朝廷驻军被迫撤离该省。几乎在同一时间,谕令送到,咸丰在谕令中斥责曾国藩说,本指望能看到捷报,结果报上来的全是败绩。既然石达开就在江西,为何不能招降?他勒令曾国藩尽快设法讨逆,奏报克复的城池。若再次讨伐不成,即便朝廷不降罪,曾国藩和巡抚也无颜面对江西百姓。

    这个时期倒确有一两个捷报,虽不能直接预示朝廷的胜利,但回过头来看就会发现它的关键作用。第一件事是袁州告捷,发生在11月26日。更重要的是第二件事,周凤山在湖南招募了新军,回到了江西,同行的还有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他们在安福与太平军交手获胜,随后便向吉安进军。这个时期曾国荃已表现出了过人的军事天赋,所以日后奉命率军攻打安庆和江宁也正是他。

    曾国藩给咸丰帝的复奏可谓言辞谆谆,恰到好处。他详细陈述了目前的局面。赣州在赣南,距离南昌千里有余,因此在广东设防更为妥当。建昌失守,受到影响的是福建,福建守军撤离,直接导致赣东方向兵力空虚。而眼下他正死守瑞州,因为瑞州是赣西要地,把守着通往湘鄂两省的门户。至于石达开,曾国藩先前曾关注过此人的动向,他曾把皖南牢牢攥在手中,现在又控制着瑞州、临江、抚州、吉安和九江这几个要地。若要招降此人,必须让他先献出手中的一两座城池,以确定他是否真心归顺。

    咸丰帝接受了曾国藩的解释,同时他还听取湖南巡抚的建议,把曾国藩家乡湘乡的秀才名额从15名增加到18名,武秀才名额从12名增加到15名,算是赐给曾国藩的一种殊荣,也算是弥补了之前对他的斥责。

    1856年已接近尾声。这是天晦地暗的一年,但晦暗中带着希望。这一年的12月19日,武昌克复;曾国华死守瑞州;曾国荃和周凤山在攻打吉安。太平军方面,这一年最大的变故就是天京的内讧。这是剑拔弩张、危机四伏的一年。好在求援有望,武昌克复后,陆军和水师顺长江东下,于1857年1月13日在九江与曾国藩会师。杨载福麾下有400艘战舰,鲍超麾下有3600名将士,李续宾麾下有8000名将士,加上瑞州的兵力和南昌及其周边直接由曾国藩率领的人马,兵员总数接近6万,若加上吉安的兵力以及广东、福建赶来的援军,则这个军队会更庞大。

    1857年1、2月间,湘军又攻克了几个州县,但在部分地区,太平军势力依旧强势,尤其是湖北边界以及鄱阳湖东的饶州和贵溪。就在曾国藩打算挥师东进的时候,他却突然接到了父亲去世的噩耗。曾国藩必须立刻回家奔丧,咸丰帝应允了他返乡丁忧的请求,湘军暂由杨载福和彭玉麟指挥。接到丧报后第10日,即3月16日,曾国藩和曾国发启程返乡,曾国荃也离开吉安回到家中。咸丰帝原本只准了曾国藩3个月的假,但曾国藩再次上奏要求延长假期,咸丰帝准了,并接受了他对军权安排的提议。军饷一事交由湖广总督官文、湖北巡抚胡林翼和江西巡抚文俊共同打理。

    曾氏兄弟离开后,军情未见好转,所以咸丰帝本是催曾国藩尽快回去赴任的。但由于曾国藩在奏疏中请求延长假期,最终咸丰帝应允,但要求只要江西告急,曾国藩就必须立刻赶回去。暂别军营的这段时间,曾国藩总算有机会好好思索一番,为什么自己几年来出生入死,却未能如愿剿灭太平军。他认为缘由有三。其一,尽管他官拜内阁学士,又有主帅头衔,但实权还不如一省提督。其二,所有财政收入都由地方官员掌管,他曾国藩不过是位异客,地方财政他动不了分毫,湘军只能仰食官府,因此军饷问题一直是他的心头大患。其三,他先后有过4个头衔,听起来名头都不小,但对官民都没有实际的威慑作用,所以他签发的命令,即使盖了他的官印,别人也不怎么重视。

    1857年,湘鄂两省湘军合力将湖北地区长江以北的太平军全部驱逐出去,太平军一路向东逃窜,双方在九江交手,胡林翼也参加了这一战。10月18日,朝廷克复湖口,控制了鄱阳湖的入口,自1855年1月被强行隔开的水师战舰终于再次汇合。这条水路被打通后,杨载福率舰队沿着长江纵意自如地走了一遭,舰队穿过太平军所在的区域,沿途克复不少城池,最终抵达安庆。此后杨载福不再命手下攻城,而是继续扬帆远航不下千里,直抵定海。定海的海上战船见杨载福率领的小型舰队旌旗招展,从长江上游方向一路驶来,纷纷称为奇观。展示过水师军威后,舰队开始返航。这是一次相当重要的航行,它证明了朝廷的舰队已经可以穿透太平天国的心脏地带,在整个长江下游地区畅行无阻。

    在赣南,吉安的仗已经打了很久,当年夏,周凤山战败,但他手下原属于曾国荃的部队十分骁勇,撤往安福时依然井然有序。江西巡抚请求朝廷速召曾国荃返回江西领兵。于是曾国荃于当年年底抵达安福。

    1858年1月,本已离开的石达开再次率军侵入江西,攻打湖口。把守湖口的李续宜严防死守,太平军未能得逞。随后,石达开取道饶州、抚州,向吉安进军。朝廷调动了所有兵力加以堵截,石达开在三曲滩战败,被迫撤出江西。1858年1月22日,湘军收复临江,至此,除吉安和九江外,赣西地区已全部克复。通往福建的交通也已恢复。

    整个1857年,太平军在江西以外战果平平,一部分原因在于石达开的出走,另一部分原因则在于天京掌权的都是天王家人,尽是些无能之辈。安徽地区的太平军和来自河南的捻军勾结到了一处,因此异常活跃,钦差大臣胜保和将领袁甲三需要在豫皖边界设重兵防守。官军与太平军在江宁附近也交过几次手,最后官军获胜。12月27日,和春攻克扬州,几乎在同时,德兴阿收复了瓜州,张国梁则攻取了镇江,朝廷闻讯很是振奋。

    捷报自然是大快人心。但是对于曾国藩来说,若要他重新出山领兵,那么军饷筹措绝不能像过去那样无章可循。于是,在重新赴任前,他再次向朝廷陈说了先前举步维艰的处境,并奏请朝廷开辟一个专门为部队筹集粮饷的特别官署,让他本人从此能够专注军务,不必为其他琐事分神。这个官署必须由朝廷统一管辖,湖南、湖北和江西三省需要设立分支。特别官署都无法筹集的供给再由他本人去设法处理。1858年3月,户部批准了曾国藩的请求,特别官署终于成立,虽不能克服饷银筹集过程中的全部难题,却也助益不小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