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诫译注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②。

    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然为之甚易,唯在存心耳。古人有言:“仁远乎哉?我欲仁,而仁斯至矣。”③此之谓也。

    ┃ 今译 ┃

    女子的德行有四种,一是妇德,二是妇言,三是妇容,四是妇功。

    所谓妇德,不一定要才干聪明、绝异于人;所谓妇言,不一定要能言善辩、口若悬河;所谓妇容,不一定要打扮得面容姣好、美丽动人;所谓妇功,不一定要有高超过人的手工技艺。

    清而不贪、娴而不暴、贞而不邪、静而无妄,又能谨守节操、整齐不乱,羞耻之心常存,言行举止有度,这便是妇德。根据场合说合适的话,不说低俗恶劣的言语,找准时机才说话,不引起他人的反感,这就是妇言。勤洗衣服,保持服饰整洁、穿着得体,按时洗澡,保持身体干净、不存污垢,这是所谓的妇容。专心织布,不喜欢戏笑打闹,能做些干净整齐的酒菜招待宾客,这就是妇功。

    这四件是有德的妇人都应该做得到的事情,四者缺一不可。只要全心全意去做,做起来是很容易的。古人说:“仁远乎哉?我欲仁而仁斯至矣。”就是这个意思。

    ┃ 简注 ┃

    ①《周礼·天官冢宰》:“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各帅其属而以时御叙于王所。”

    ②可参看《列女传·邹孟轲母》:“孟母曰:‘夫妇人之礼,精五饭,审酒浆,养舅姑,缝衣裳而已矣。故有闺内之修,而无境外之志。’”

    ③引自《论语·述而》:“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 实践要点 ┃

    班昭在此篇中阐发的“四德”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近代以来也受到了不少人的诟病,认为“四德”的行为准则严重地束缚了中国女性的自由发展。毋庸置疑,在男权至上的传统社会,“四德”思想容易被曲解成桎梏女性的工具。然而,今天我们重新去审视“四德”思想,不难发现其中的准则并非什么钳制人性的工具,而是有益于提升个人修养的行为规范。如妇德不外是要求女性知耻守礼,言行有度;妇言不外是要求女性谨慎言语,免于因言获罪;妇容不外是要求女性保持清洁干净的仪容仪表,追求自然之美;妇功不外是要求女性要专心履行家庭职责,做好家务活。这些要求对于现代读者仍然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至于“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的说法,意在强调最基本的要求是做到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等行为规范,不强求要做到才明绝异、辩口利辞、颜色美丽、工巧过人。“不必”即“不需要”,非禁止之辞。有人诟病班昭此处的提法,使得后世的女性被扼杀了对才华、辩才、容貌、工巧方面的追求。这只能说是“四德”的思想被后人曲解了。

    值得注意的是,“四德”的具体行为规范中,除了“清闲贞静”符合女性阴柔之美的特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体现传统社会男女分工的特性以外,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等要求对于男女都同样适用。如此说来,“四德”总体而言并非对女子的特殊行为要求,而是要求女子也应和男子一样有共同的道德理想,成为言行有道的贤良之人。在现代社会,只要拨开笼罩在“四德”思想周围的“男女不平等”迷雾,我们依然能借助“四德”的具体行为要求点亮自己的道德人生。

    专心第五

    《礼》,夫有再娶之义①,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②。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离也。行违神祇,天则罚之;礼义有愆③,夫则薄之。故《女宪》曰:“得意一人,是谓永毕④;失意一人,是谓永讫⑤。”由斯言之,夫不可不求其心。

    然所求者,亦非谓佞媚苟亲也,固莫若专心正色。礼义居洁,耳无涂听,目无邪视,出无冶容⑥,入无废饰,无聚会群辈,无看视门户,此则谓专心正色矣。

    若夫动静轻脱,视听陕输⑦,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说所不当道,观所不当视,此谓不能专心正色矣。

    ┃ 今译 ┃

    根据《礼》的记载,男人丧妻之后可以再娶,却没关于女人可以改嫁的条文。所以说,丈夫是妻子的天。人身在世,到哪都顶戴着天,没办法逃离,丈夫作为妻子的天,也是妻子无法离开的。人们做了违背神祇的事情,上天就会给予惩罚;妻子的行为于礼义有所过失,丈夫予以鄙薄怠慢。所以《女宪》说:“女人能守住丈夫的心,固可以仰赖终身;若失却了丈夫的心,则断送了美好姻缘。”所以说,妻子不可以不求得丈夫的心意。

    然而,这并不是说要凭借甜言蜜语、妆容妖媚、苟且将就、亲昵交欢来博取丈夫的欢心。要真正留得住丈夫的心意,莫过于能够做到专心正色。守礼执义,行为端洁;耳不听闲言闲语,眼不看不该看的;出门不打扮妖艳,回家不穿着随便;不聚集女伴闲聊是非,不倚靠门窗四处张望。这就是专心正色。

    若是举止轻率、不自珍重,视听不正、心志不定,在家披头散发、蓬头垢面,出门却浓妆艳抹、百般作态,说不该说的话,看不该看的东西,这样就不能算是专心正色了。

    ┃ 简注 ┃

    ①《仪礼·丧服》有“父必三年然后娶,达子之志也”,大意是为了照顾儿子对亡母的思念和尽孝之心,父亲在妻子过世三年之后才可以再婚娶妻。可见古人允许男人丧妻之后再娶。

    ②《仪礼·丧服》:“夫者,妻之天也。妇人不贰斩者,犹曰不贰天也。”

    ③愆:过失。

    ④毕:圆满终结,意指夫妻和谐相处,白头到老。

    ⑤讫:终了,意指夫妻离散。

    ⑥冶容:语出《周易·系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⑦陕输:闪烁不定之貌。

    ┃ 实践要点 ┃

    在古代社会,丈夫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有妻子以丈夫为天的说法。所谓“天”,取其生养长育之意。古代妇女若遭丈夫抛弃,一般情况下会失去大部分的生活经济来源,因而古代妇女需要讨好丈夫以维持婚姻关系。至于“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允许丈夫再娶,却不允许妻子改嫁,这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苛刻要求。实际上,在古代社会本来也存在女子改嫁的行为,如卓文君改嫁司马相如,便造就了一段才子佳人的千古美谈。当然,对于家庭条件一般、才资平庸的女子而言,改嫁不一定能找到条件比原来好的夫家。现代女性固然无需依赖丈夫,为了生存而刻意讨其欢心;也不必恪守“妇无二适之文”的不平等规条。但长久美满的婚姻毕竟需要夫妻用心维系,而班昭此处所谓的“专心正色”对于现代女性而言仍有参考价值。

    班昭首先明确地指出“然所求者,亦非谓佞媚苟亲也”,即女子不应凭借过分的甜言蜜语、妆容妖媚、苟且将就、亲昵交欢等不顾自身尊严的行为求得丈夫的欢心。换言之,女子不能迷失自我、放弃自尊。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女子为了丈夫或者男朋友愿意放弃一切,想方设法地满足对方的要求,甚至做出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如此卑微的爱意,也许能博得对方一时的感动,却无法换取对方真切长久的爱。因为真正长久的关系必须建立在双方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之上。而“专心正色”则是通过端正言行、履行本分,实现自身在家庭之中的价值,让丈夫由衷地产生敬重、爱慕之情。

    所谓“礼义居洁,耳无淫听,目无邪视”,即言行举止合乎礼仪,孔子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如此谨慎持身,一方面能涵养端庄大方的仪容气象,另一方面也能避免因非礼言行招致的祸害。所谓“出无冶容,入无废饰”,即出门不过分打扮,以免招来狂蜂浪蝶的骚扰;在家保持仪容端庄,用以表达对家人的敬重。在现代社会,有的女子则颠倒本末,出门时浓妆艳抹、性感奢华,身穿时尚服饰,手拿名牌包包,恨不得吸引满街男女的目光,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殊不知,如此之美艳容易引来登徒浪子“目逆而送之”,诱发失身败亡之祸。此外,现代女性知道出门时适当地化妆打扮是表达对他人的敬意。然而,有的女子在家中却不修边幅、蓬头垢面,知道尊重外人却不知道尊重丈夫,如此一来,夫妻之间的感情容易慢慢变淡。所谓“无聚会群辈,无看视门户”,即不聚女众谈论别人是非长短,心思不要放在家门之外。议人长短,不仅浪费时间,也是失德之举。看视门户,心思在外,家中事务则无暇顾及。这些行为都有碍于妇人履行好作为妻子的职责。若能做到“专心正色”,女子便能专注地履行作为人妻的家庭职责,从而也能激励丈夫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如是,夫妻各自皆能尽到本分,那家庭生活必定能美满和谐。

    曲从第六

    夫“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欲人定志专心之言也。舅姑①之心,岂当可失哉?物有以恩自离者,亦有以义自破者也。夫虽云爱,舅姑云非,此所谓以义自破者也②。然则舅姑之心奈何?固莫尚于曲从矣。姑云不尔而是,固宜从令;姑云尔而非,犹宜顺命。勿得违戾③是非,争分曲直。此则所谓曲从矣。故《女宪》曰:“妇如影响,焉不可赏!”

    ┃ 今译 ┃

    说“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其实是要让做妻子的安定心志、专注于留住丈夫的心,而公公婆婆是丈夫的父母,他们的心意又怎么可以失掉呢?纵观婚姻之事,有的夫妇会因为恩爱不够而分离,也有的会因为道义而分开。有的丈夫虽然很疼爱妻子,但只要公公婆婆不喜欢,为人孝子的丈夫也不得不遵从父母之命,与妻子分道扬镳,这就是因为道义而分开的。然而公公婆婆的心意就是这样,又有什么办法呢?因此,为人妻子的还必须懂得曲从。当婆婆吩咐说不能做某件事情,如果她说得在理,固然要听从她说的话去做;当婆婆要求去做某件事情,就算这样很不合理,也要听从她说的去做。千万不要和婆婆争辩是非曲直,这就是所谓的曲从。所以《女宪》说:“做妻子的能顺从公婆的意愿做事,如同影之随形,怎会不受到公婆的赏识呢?”

    ┃ 简注 ┃

    ①舅姑:《尔雅·释亲》:“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

    ②关于“以义自破”,可参阅乐府诗《孔雀东南飞》。诗中焦仲卿和妻子刘兰芝原本恩爱非常,却因刘兰芝不得焦母欢心,两人被迫分离,最终双双殉情而殁。

    ③违戾:违背,不一致。

    ┃ 实践要点 ┃

    本篇告诫妇人,必须处理好和公公婆婆的关系,讨得他们的欢心。一般而言,公公和媳妇之间少有矛盾,而婆婆和媳妇之间却容易发生冲突。古往今来,婆媳关系都是横亘在婚姻关系上的一座大山。夫妻倘能携手翻山越岭,则婚姻关系便有了牢靠的保障。否则,两人的婚姻容易被这座大山压得透不过气,甚至可能无疾而终。因而,妇人要和公公婆婆建立起良好的关系,重中之重是处理好婆媳关系。如何才能处理好婆媳关系呢?班昭在此给出的答案是“曲从”,即是让媳妇委曲自己的想法去顺从婆婆的意愿,不要和婆婆争辩是非。在现代社会,要媳妇盲目听从婆婆的吩咐,固然是不可取的。但婆婆的要求若是合理的,作为媳妇虽然有不同的意见,也不妨听从婆婆的想法。在决定要不要听从婆婆的意愿之前,媳妇要仔细思考婆婆的要求合理与否。这个时候,媳妇也必须换位思考,从婆婆的角度出发去审视问题。若能了解婆婆的真实用意,很多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比方说,有的时候,婆婆因为看到自己的儿子疼爱媳妇,心中难免有所不快,便故意为难媳妇。媳妇若是了解婆婆的用意,也不必就具体问题与之争个是非曲直,只要和丈夫一起想办法,更好地表达对婆婆的关爱,相信婆媳关系便能有所缓解。若婆婆的要求特别过分,可与丈夫充分沟通,使之在中间调停,尽量避免和婆婆发生直接的争吵和冲突。

    和叔妹第七

    妇人之得意于夫主,由舅姑之爱己也;舅姑之爱己,由叔妹①之誉己也。由此言之,我臧否誉毁,一由叔妹,叔妹之心,复不可失也。皆莫知叔妹之不可失,而不能和之以求亲,其蔽也哉!自非圣人,鲜能无过。故颜子贵于能改,仲尼嘉其不贰②,而况妇人者也!虽以贤女之行,聪哲之性,其能备乎!是故室人和则谤掩,外内离则恶扬。此必然之势也。《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此之谓也。

    夫叔妹③者,体敌④而尊,恩疏而义亲。若淑媛⑤谦顺之人,则能依义以笃好,崇恩以结援,使徽美显章,而瑕过隐塞,舅姑矜善,而夫主嘉美,声誉曜于邑邻,休光延于父母。若夫蠢愚之人,于叔则托名以自高⑥,于妹则因宠以骄盈。骄盈既施,何和之有!恩义既乖,何誉之臻!是以美隐而过宣,姑忿而夫愠,毁訾布于中外,耻辱集于厥身,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斯乃荣辱之本,而显否之基也。可不慎哉!然则求叔妹之心,固莫尚于谦顺矣。谦则德之柄⑦,顺则妇之行。凡斯二者,足以和矣。《诗》云:“在彼无恶,在此无射⑧。”其斯之谓也。

    ┃ 今译 ┃

    妇人能留住丈夫的心,是因为公婆喜欢你;公婆之所以喜欢你,是由于小叔小姑赞誉你。这样说来,公公婆婆对我认同与否,关键在于小叔和小姑,所以尤其要俘获他们的心。都知道小叔小姑的心不可丧失,却不能和善他们,让他们把自己当做自家人,这也太糊涂了。人非圣贤,很难不犯过错。从前颜子贵在知错能改,所以孔子夸他不会重复犯错。既然亚圣颜子都会犯错误,更何况妇人呢!即使具备了贤惠的品行,有着聪明智慧的禀性,难道就能不犯过错、尽善尽美吗?所以说,如果家人一团和气,妇人就算有过失也会被家人原谅理解,不会被人说闲话,反之,若没有处理好与婆家人的关系,家丑很容易会外扬。现实情况必然如此。《易经》说:“两个人齐心协力,团结的力量可以切断金铁。同心的言语说出来彼此契合,犹如兰花般芬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小叔小姑和我虽然是同辈人,但他们的地位要高一点;尽管和他们交情不深,但因为他们和自己丈夫是同一个娘胎出来的,所以从理论上说来我和他们很亲密。那些美善谦顺的妇人,能依据道义和婆家人笃亲交好,崇尚恩情互相援助,让自己的美德彰显出来,让自己的过失掩盖下去,这样不但得到公婆的称赞,也获得丈夫的嘉奖,好的名声能在邻里传扬出去,自己的父母也会感到光荣。那些不够聪明的妇人,在小叔面前就托名自尊、高傲而不知谦虚,在小姑面前就仗着丈夫的宠爱骄傲自大。骄盈傲慢都表现出来了,哪里还能和睦相处!道义和恩情都乖离了,哪里还能得到好的名声!这样的话,做得好的地方会被别人忽视,有过错了会被别人宣扬,如此一来,婆婆会感到愤怒,丈夫也会不高兴,不好的名声布扬在外,耻辱不好的事情都会归咎在自己身上,自家的父母因此而蒙羞,自己丈夫也会因此增加烦恼。可见,能否处理好与小叔小姑的关系,是自身荣辱彰显与否的根本原因,怎么能不谨慎对待呢!要求得小叔小姑的欢心,最关键的是要做到谦虚和敬顺。谦虚是美德的把柄,敬顺是妇人的品行。做好这两点,就足以和小叔小姑和谐相处了。《诗经》说:“在彼处无人怨恶,在此处亦无人厌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 简注 ┃

    ①叔妹:即小叔和小姑,《尔雅·释亲》:“夫之兄为兄公,夫之弟为叔,夫之姊为女公,夫之女弟为女妹。”

    ②语出《论语·雍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此外《周易·系辞下》也有相关记载:“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

    ③《后汉书》所录《女诫》此处作“嫂妹”,明代张居正的《女诫直解》以及王相笺注的《曹大家女诫》均作“叔妹”,或因上下文作“叔妹”更为恰当,因而此处亦作“叔妹”。

    ④敌:《尔雅·释诂》:“敌,匹也。”意谓与小叔小姑为同辈。

    ⑤淑媛:《尔雅·释诂》:“淑,善也。”《说文解字》:“媛,美女也。”

    ⑥《后汉书》所录《女诫》此处作“于嫂则托名以自高”,今作“于叔则托名以自高”,理由同③。

    ⑦谦则德之柄:语出《周易·系辞下》:“谦,德之柄也。”

    ⑧射(yì):厌。

    ┃ 实践要点 ┃

    上一篇“曲从”讲的是如何处理和公公婆婆的关系,而本篇则进一步深入剖析影响媳妇和公公婆婆关系的重要因素。班昭认为,公公婆婆对媳妇的总体印象容易受到小叔和小姑的影响,因而要处好和小叔、小姑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女性固然无需出于功利目的,刻意地讨好夫家人。但正所谓爱屋及乌,既然和夫家人结成了姻亲,关爱小叔、小姑,处理好和他们的关系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班昭认为,要求得小叔、小姑的欢心,关键在于做到“谦”和“顺”。“谦”即“卑弱”篇中提到的“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顺”即“敬慎”篇中提到的“夫顺非它,宽裕之谓也”“宽裕者,尚恭下也”。换言之,所谓“和叔妹”之法,亦非别有它法,正是妇人修身所应持守的“卑弱”之道。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